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章 家中琐事 (第2/2页)
见他这么坚决,杨大爷也没再多说,毕竟种的庄稼样儿数多,其实也就麻烦一些,最后还都是一样的打粮食吃饭换钱嘛。 沈伯谦以后是想常驻的,所以也跟着了解了一下本地常见的一些作物,免得被人说五谷不分,四体不勤。 这一看还真是不少,大概是东吴王朝期间开拓海运的缘故,不少海外的东西提早传了进来。 除了此前见过的辣椒、胡萝卜之外,还有不少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很快,他跟杨大爷一起定下了十五亩旱地要种的东西。 粮食类的肯定占大头,玉米、高粱、谷子、长生果(花生)各两亩,红薯、大豆、胡麻(芝麻)各一亩、芋头、海芋(土豆)各半亩; 剩下三亩地,两亩种棉花,余下一亩种两拢烟叶给陈老爷子他们。 他之所以种这么多东西其实也是有考虑的。 一来是想了解一下各种作物的产出情况,二则是看看有没有深加工的可能。 小平同志说得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 剩下大半亩地,沈伯谦拍板,全种成瓜果蔬菜。 冬天蔬菜的贫瘠,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已经深切感受到了。 温室大棚搞起来不容易,但多种点儿菜弄点儿干菜存起来不难吧。 以后再买片山地,种点果树什么的,做果酱、做罐头,寒冬腊月也能添点儿花样儿,日子在哪儿都要好好过,千万不能委屈自己。 不过,要种这么多东西,他上下嘴皮一碰的倒是容易,但杨大爷可就跑断腿了。 大半个月忙的不着屋子地儿,各村跑着买种子、分秧、插秧、雇人、安排饭..... 忙的那叫一个不可开交。 杨风当然也被他爷爷叫去帮忙,去各村跑着收种子,顺便打听一下各村都有什么果木。 小妹一个人料理家里的事儿完全没问题。 不仅能准备四五个人的午饭,家里也收拾的干干净净,还有时间抱了一窝小鸡崽儿养在院里。 沈伯谦活儿是不会干,但也没闲着,帮忙送饭,算账结算工钱什么的,也做的得心应手。 毕竟他是个秀才,不下地也没人说什么,人家可是正正经经的读书人。 这期间他大姨和二姨来了一趟,见沈家里里外外都料理的不错,才算是放心。 沈伯谦也忙里偷闲,跟着大姨二姨去了一趟陈家坳给二老报信儿,省得他们担心。 趁着人都在,他又把自己在村里守孝的打算、给大姨家卤汤,还有刘家分红的事儿都说了说。 陈老爷子再次感慨幺女的命不好。 外孙子以后肯定是现成的举人老爷,可幺女她眼看好日子都到眼前了,却也没过上一天。 又高兴外孙子向着老陈家,对他大姨二姨都这么好。 有啥好事儿都不忘帮衬她们。 听他大姨说,这卤汤可是能挣不少钱,老马头现在都开始把家里的事儿交给他大姨管了。 为啥?大闺女嫁过去这么多年了,马家可一直都是老太太当家。 凭啥现在让她学着当家呀,那还不是因为外孙子给的卤汤嘛! 大闺女说了,卖这个卤味十来天赚的就能顶上马家卖猪rou一个月,而且这活儿还松快。 唉,可惜,二姑爷人虽然好,但却老实巴交的不会做生意啊! 二闺女也是个软性子,见人都不敢多说话,卤汤给了她也是白搭,宝贝外孙子这事儿办的对。 再说了,徐家那个老不死的,无事还要搅三分呢,真要是把卤汤拿回去,恐怕钱没赚到先惹一身sao,指不定又怎么闹呢。 他把这话一说,二姨陈金鸽连连点头,说她也是这么想的。 如今家里也有地,外甥也中了秀才,儿女说亲都沾了光,日子好容易安稳点儿,她就想老老实实的把地种好,别的她也做不了。 沈伯谦听完点点头,说以后拿了刘家的分红二姨也别声张。 想置地就置点儿地,余下的最好是先攒着,毕竟表哥表妹婚嫁到时候都要用钱,有备无患。 大姨也顺道给他说了说马家的分红。 如今马家卖卤味的帐都是分开记,马老爷子亲自记看,还让玉河和玉海一起跟着学。 大姨说的喜笑颜开,还一个劲儿的跟沈伯谦保证,说出不了错儿,让他放心。 马家这边沈伯谦倒没担心,马二婶虽不着调儿,但马老爷子无疑是马家的定海神针。 有他在,马家那一屋子人都闹不出什么幺蛾子来。 可徐家就不一样了,二姨和二姨夫是在后娘手底下讨生活的。 虽说现在分出来了,但据这段时间打听来的消息,那位不但是个狠角色,还有雁过拔毛的毛病. 无论是卤汤还是分红,随便一样儿让她知道,都少不了会弄出点儿麻烦。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