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第3/4页)
换谁都不会好。 皇上若是有事,杜家名义上是宸贵妃的娘家,还有二皇子,到时候……所以杜家的人都很发愁。 只盼望皇上不要出事,不然! 在太后正式传出给大皇子选伴读后,有几家决定赌一次,让家中的子孙准备入宫选伴读。 也有些人并不为所动。 太后娘娘放出消息要为大皇子选伴读的时候也说了,大皇子自小养有深宫,之前一直没有选伴读,这一次一起选了。 仍然半点不提二皇子和宸贵妃。 长公主殿下也是什么都不说,有人私下找了南阳郡主,也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看来南阳郡主和长公主殿下都是支持太后娘娘的。 这令一些摇摆不定的也下定决心。 慢慢的,没有人再提宸贵妃和二皇子,开始提起大皇子,也没有人再注意杜家,除了关注皇上的消息就是关注大皇子。 从宫外到宫内,宫里的宫人还有后宫的娘娘小主也知道了太后娘娘接了大皇子到身边,为大皇子选伴读和请德高望重的重臣启蒙。 更是知道了太后娘娘长公主殿下的决定。 大皇子,大皇子,后宫的宫人各宫的娘娘小主们聪明的很快就从中看出了太后的意图,想到后知道太后长公主南阳郡主还有前朝都定了,都没想到会是大皇子。 她们一直不愿想皇上要是真的出事,她们该如何办。 随着时间过去,皇上下落不明的事她们再是难过也到了考虑今后的时候,太后娘娘长公主殿下南阳郡主还有前朝的勋贵宗亲都知道了太后娘娘的的决定并没有反对,那么她们该如何做? 随即想到被皇上荣宠送到南苑的宸贵妃杜氏和二皇子。 曾经她们有多嫉妒羡慕宸贵妃杜氏,这时就有多可怜。 宸贵妃还不知道吧,想到以前高高在上的宸贵妃,皇上眼中只有宸贵妃没有别人,更是宠着二皇子。 从今往后,宸贵妃什么也不是,还有二皇子。 她们不知道太后娘娘为何选了大皇子,但没关系。 这些聪明人也想过要是最后皇上没事,那她们也没有做错什么。 后宫的各宫娘娘小主,聪明的还是占多数,吴贵嫔玉嫔哪怕是周嫔都猜到了太后的想法,周嫔是最高兴的。 她最恨宸贵妃连带也不喜欢二皇子,哪会不高兴。 只觉得很解恨,一想到杜氏还有二皇子的下场她就高兴,也顾不上别的,吴贵嫔却没那么高兴。 静贵人也是淡淡的。 玉嫔先有些喜悦后来也平静下来。 几个良人才人美人还有一些宫人则是不知道太后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是所有,也有猜到的。 心思和周嫔差不多。 没有猜到的,一心难过皇上下落不明,一直没有消息,她们还没有受宠,更不明白太后娘娘为何接了大皇子。 也没心思想宸贵妃和二皇子,只想不知道宸贵妃知道不知道皇上下落。 整个后宫一样是表面平静,底下暗涌。 表面上都盼着皇上没事,觉得流言后面是阴谋,和其它各宫的浮动相比较起来,承乾宫的宫人是最担心的。 人心浮动。 荷叶怎么也没料到皇上会出事,宸贵妃娘娘该如何办,她没有心思管什么大皇子,她找不到人诉说她的担心。 她还想着见了宸贵妃娘娘能让春晓也服侍贵妃娘娘。 她又担心宸贵妃娘娘又担心皇上,只能悄悄和春晓说。 春晓却让她不用担心,说皇上不可能有事,宸贵妃娘娘也是,她还等着皇上和宸贵妃娘娘回宫去服侍宸贵妃娘娘。 荷叶不明白春晓为什么那么肯定,问春晓,春晓说要她相信她。 其它的到时她就知道。 她还是想不明白春晓为何知道,可春晓不说她也没有办法,只能希望皇上和宸贵妃娘娘和春晓说的一样。 春晓怎么会不知道,她知道,她觉得没有人能比她更清楚。 惠妃也觉得没有人比她更清楚皇上没事,从知道太后的意图后还有长公主南阳郡主的意图后她就想哈哈大笑。 她虽然不明白长公主还有南阳郡主明明是和杜氏关系好,却突然站在太后那一边,但更肯定是皇上的局。 不然要是皇上真有事,长公主殿下先不说,南阳郡主可是认了那个杜氏的女儿为义女。 怎么会舍了杜氏和那个野种。 哪怕太后不喜欢杜氏,太后要是不喜欢杜氏,也可以侧面证明杜氏是那个杜氏,不过这只是她的一个想法。 没有办法弄清楚,还是先不想,她就等着皇上出现了。 不知道皇上回宫后,会如何处置? 太后长公主南阳郡主想立大皇子?要是不是皇上的意思就好了,不过很可能是皇上的其中一局。 要是杜氏和那野种和太后争就好了。 她还是继续之前的决定。 惠妃冷眼旁观,也没有兴趣去见什么大皇子,一颗棋子而已,京城的人心浮动还有宫中的暗涌,是有些人最想看到的。 京城一间小院。 带着孩子以洗衣缝补为生的几个妇人没有像往日一样,脸上都极度担心,担心夫人,皇上遇刺下落不明,夫人该怎么办? 京里到处都在传,传皇上遇刺下落不明。 “怎么办?” “夫人在南苑,要去见夫人吗?” “夫人肯定不想见我们,我们不能去打扰夫人。” “可是皇上下落不明,夫人怎么办?”几个妇人都不知道如何帮夫人,其中一个:“我不相信皇上会有事。” 另几个妇人看过去。 “要是皇上真的出了事,我们再去找夫人。” “好,夫人救了我们的命,我们就算把命丢了也要帮夫人,夫人要是需要我们,只怕我们什么也帮不了夫人。” “嗯,不过就算皇上有事,夫人已经是宸贵妃娘娘还有二皇子,玉姐儿也有南阳郡主照顾。”她们也会经常去见玉姐儿,玉姐儿也跟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