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誓言弄个铁饭碗 (第2/2页)
中级职称都考过了。” 韩慧玲的这一番感慨,总算让李德民得到了一丝安慰。李德民心想,还不错,总算有人开始觉悟了。可就在李德民心里正期待韩慧玲进一步发挥时,房间里却静了下来。等了一会,见里面没了动静,李德民便不免有些遗憾。 但正当李德民准备怏怏离开时,就听到陈军问道: “哎,小敏,你说这次彭智勇会报名吗?” 韩慧玲还未来得及回答,就听郑位启说: “他才不会报名呢,刚提拔为主管,春风得意,用得着去当炮灰吗?” 汪建华接口道: “这个家伙,也不知他凭什么就上去了?其实,我们也没比他少干嘛。” 郑位启说: “凭什么?还不是马屁拍得好。你们没见他整天一副奴才相,见到谁都是一脸媚笑,说的那些话,哎哟!简直让人rou麻。哦,对了,听说他好像有一个叔叔在市国资委,好像……好像是一个什么科长吧。” 韩慧玲立即嚷道: “乱说,他家是岳衡市的,在云滨举目无亲,那有什么叔叔在国资委?” 郑位启的脸顿时红了,讪讪道: “韩慧玲,别这么凶好不好?这些……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韩慧玲说: “哼,道听途说。其实,彭智勇就是比你们强,他的业务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你们能比吗?当初公司动员大学生下基层,你们都往后面躲,现在却说风凉话。无聊。” 李德民心想,嗬,看来这个韩慧玲挺护着彭智勇的嘛!正想着,就听见陈军说: “好了,小敏,我们别说他了,还是说报考公务员的事情吧。” 汪建华说: “还有什么好说的,考得上当然好。考不上呢……其实也没什么可遗憾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为什么?”韩慧玲问。 汪建华说: “因为改革啊。看来,公务员的铁饭碗,估计也端不了多久了。哎,你们难道没有看到中央印发的那个工作规划吗?规划强调,要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哦,听说,有的城市正在酝酿试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呢。” “什么叫分类改革?”韩慧玲又问。 汪建华说: “据说,要将公务员划分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三类,将后二类与行政级别脱钩,不再走官道,建立**的晋升渠道。每个人的职责,都是执行,不具备官的决策权力。官权呢,掌握在那些带长的人手中,比如局长、处长、科长什么的……嗨,说得直白点,就如同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一样。” “如果是这样,考公务员还有什么意思呢?”陈军说。 汪建华取笑道: “陈军,你这个家伙就是官瘾太大。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冲淡官本位,要的就是釜底抽薪式的效果啊!唉,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把当官确立为个人最大的出息,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悲哀!” 陈军抬杠道: “哟,说得这么伟大,那你为什么还要考公务员?” 汪建华笑了笑,说: “我是为了钱,房子、车子都要这个的。要是企业能给我足够的薪水,孙子才会去考公务员呢!说实在的,这几年把我的头都考大了。” 郑为启突然嘣出一句: “嗳,建华,那三级执法员,到底是不是处级干部呢?” 汪建华说: “还处级呢,都说了与官脱钩。改革强调的,就是公务员的专业水平。专业水平好,升职就快。要是不好,不仅升不了职,还有可能被辞退。” “那就……真的没有什么意思了。”郑为启一听,不无失望地说。 汪建华抢白道: “怎么就没意思了?你不是老抱怨干部用人机制不公平吗?说有能力不如有关系。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消除潜规则的弊端。再说,改革后的薪酬水平,肯定比现在高。其实……干什么还不是为了钱吗?” 郑为启瞪着眼不服气,高声说: “这不仅仅是待遇问题,而是一种感觉,做官的感觉。是那种高高在上、前呼后拥、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再说待遇,因为职级提升带来的工资收益,与官位带来的好处根本就没法比,没法比,”郑为启摇着手说,“说天壤之别,一点都不过分。” 听到这里,李德民苦笑了一下,这些小家伙啊,还没有当过一天官,却对当官的体会不浅哟。哼,好的没学到,坏的倒都学到了。 陈军说: “但我认为,这样总比耗青春、熬资历,长期锁定在一个职位上强,毕竟官不是那么好升的。哎,你们知道不知道官场天花板现象?” 郑为启一愣,说: “公务员也有天花板现象吗?” 陈军得意道: “不知道了吧?这样,你到政府机关去问一问,熬一个处级要多长时间?据我所知,在云滨这样的城市,一般人没有个一二十时间,你连想都别想。大多数人升到副科、正科,就基本原地踏步了,到退休时照顾一个副处就算很不错了。这就是公务员的天花板现象。” 听到这里,李德民乐了。心想,我还当你们这几个家伙脑子进水不清白。可既然明白,为什么还要一门心思报考公务员呢? 纪小川一直没有说话,可正想开口时,却一眼看到了躲在立柱后面的李德民,忙伸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巴,急忙用眼神提示另外几个人,房间里立即静了下来…… (本章完)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