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2章 (第6/6页)
垂在池畔,吐出鹅黄柳芽,清新可爱。一名绛裳女子立在柔嫩柳树之下,大约十四五岁年纪,唇不点而朱,眉不描而翠,堪称美人。 长安多美人,阿顾回长安这一年多来,不知道见过多少美女,这薛采便是在这些美女之中,亦并不会逊色,虽论及美艳动人,自然不及唐贵妃,清灵之处亦不及江太嫔,但别有一种风流袅娜之处,婉转动人心弦。 她心中好奇,扯着姚慧女问道,“那位柳树下的少女是哪一位?” “我也是第一次见。”姚慧女道,“也不知道呢。” 程绾绾调皮大胆,走到少女身边,盈盈笑着问道,“这位jiejie人才出众,只是竟从未见过,不知道jiejie是?” 薛采在柳树下回过头来,淡淡一笑,自我介绍道,“我姓薛,单名一个采字。年前刚刚从并州太原入京。” 众位少女面色微微一变。太原乃是大周龙兴之地,姓薛的有名人家并没有几个,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那个薛家。众人互相望了一眼,游雅作为春宴的主人,做主上前问道,“不知道武国惠公是jiejie的什么人?” 薛采抬头瞧了游雅一眼,垂眸道,“正是家高祖父!” 春宴上的几个小娘子闻言,俱都“呀”的一声出声。 不怪这些小娘子们这般惊讶,这位薛采娘子的身份确实十分特殊。 武国惠公薛则是应天女帝的父亲,出身商贾,乃是一名大商人。当初周高祖姬隆从太原起兵,薛则慧眼识英豪,将家中大部分财产捐献给□□。□□登基之后,大肆封赏,奉了薛则一个国公。大周初年国公爵位封赏极众,薛则的这个国公位并无任何特殊之处,让人记住的,是他养育了一个君临天下的女皇帝。 数年之后,他的幼女薛妩入宫成为太宗的才人,后来被高宗接回太极宫,成为君临天下的应天女帝。 ——这位薛娘子竟是应天女帝娘家的曾侄孙女。 薛氏和皇室亲属甚近,按理说应当极其亲贵,但历任大周皇帝都忌讳出过一代女帝的薛氏,虽然因着都是女帝的直系血脉,明面上尊崇应天女帝高宗皇后的地位,暗处对女帝娘家太原薛氏却是一贯冷待。几位小娘子都是年纪轻轻的朝官显贵之女,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这位太原薛氏之女,一时之间,园中有一些冷场。 薛采美貌聪慧,善解人意,在察觉了众人的尴尬,笑着道,“我刚刚从太原入京,对长安着实不太了解。只觉得长安的春天来的要比太原早一些,如今不过二月初,柳树就已经吐芽了!” 一瞬间仿佛宴上活过来,程绾绾笑着道,“是呀,太原毕竟地处北方。长安往年这个时候也春风解冻了。薛jiejie才来长安怕是不知道,如今还是初春,待到再过一两个月,长安各种春花就开了,待到三月三上巳春花盛开,曲江宴上选出探花郎,骑马赴长安各大名园选花,才是一年盛事。到了五月牡丹盛开,更是漂亮的不得了……” 薛采笑盈盈的听着,适时的搭上一两句,“是么?太原也有牡丹。我三伯母在园子中种了一株葛巾紫,去年春末开了花,三伯母高兴的不得了,逢人便夸。可我瞧着那株葛巾紫,总觉得有些蔫蔫的……” …… 薛采长袖善舞,众人虽然对她的身世略有疑虑,倒也不会当面驳她的面子,一时间竟也出现交谈甚欢的局面。 夕阳西下,游家春宴结束,众位少女散场归家。一辆青布帷马车到了平安坊的武国公府门前停下,薛采下了车,进了国公府大门,管家薛童笑着道,“大娘子回来了!” “嗯。”薛采应了声,问道,“大伯在府中么?” “国公如今不在内院,如今在外院书房。” 薛采闻言停住了回返内院的脚步,转身一路径直到了外院。武国公的书房位于西南一角的一处偏僻小院中,国公府并未养请客,书房也十分凋落。只在书房支摘窗下,仿着一般权贵种植了几丛青竹。 薛采沿着长廊来到书房外,轻声叩响门扉,“大伯,侄女薛采求见。” 书房之中忽的灯火明亮起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扬声道,“是大姐儿么?进来吧!” 薛采闻言应声,推开房门进了屋子。瞧着书房中空空的书柜,心中伤感垂下眼眸。 太原薛氏曾经是大周最贵的家族。应天女帝称帝之后,薛家族中子弟纷纷封王,出任朝中高官,霸占朝堂一半江山,声势之大甚至压过姬姓宗室。便是女帝所出的子女,英宗姬敬、仁宗姬敛以及太平公主,都需要对薛家人持恭敬之礼。薛家甚至一度可能位履至尊,应天女帝年老之时曾考虑将皇位传给娘家侄子,让薛氏继承她的帝位,千秋万代的称帝下去,最后应天女帝在丞相的劝说下方放弃了这个打算。但也足以证明,太原薛氏曾经位于大周的最顶端。 女帝驾崩之后,薛家境遇便一落千丈。仁宗皇帝姬敛虽然是女帝的嫡亲儿子,但对于母亲女帝亦是十分忌讳,一一罢免薛氏族中官职,又将薛氏嫡支撵回老家太原。此后薛氏嫡支便一直再未振兴过。继位的周皇皆是应天女帝的直系子孙,虽然心中忌讳女帝当权,但碍着血缘不可能明面上悖逆女皇,索性便将女皇娘家薛家高高的捧起来,在太原荣养起来。这些年薛氏族中子弟便算再出色,也不能入朝为官;薛姓女儿也很难嫁得高门,只能纷纷下嫁,族中只空余着一个武国公的爵位,凋敝至极! 如今的武国公薛夔乃是应天女帝的侄孙,今年四十六岁,为人庸碌,只能守着家业,无法寸进。抬头在灯光下瞧着走入书房的侄女儿。见薛采身姿高挑,依稀有着薛采朝着薛采行了一礼,道,“大娘子,如今合族的希望便都放在你身上了,请受我一拜!” 薛氏已经在太原蛰伏了数十年,如今女帝已经过去了数朝,在位的新帝姬泽乃是应天女帝的曾孙,对于女帝的感情已经淡化。太原薛氏族人尚心中存着一点星火,若能得到机会,尚能够重新振作,缓缓恢复过来。若是薛氏再继续碌碌蹉跎下去,只怕所有的希望都会掩埋在碌碌的消磨中,便是有了机会,也没有再兴起的指望了。薛氏便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家中最出色的女儿薛采身上,指望薛采能够带给薛氏合族重生的机会。 “伯父不必如此,”薛采连忙来扶,美眸中含了一滴泪珠,“薛家是我的家族,生我养我,若我能够为薛家做一些事情,我必不会推辞!” 武国公羞愧道,“如此便劳大娘子了。我虽然空担了一个国公爵位,但这些年困守太原,没什么势力,你大伯母也是个没用的,如今长安的一切只能靠你自己打拼了!” 薛采在心中叹了一口气,唇边逸出一丝苦笑:她的姓氏薛姓在长安之中大受忌讳,对于长安贵人而言,彼此宴会上点头处个交情是容易的,若真要有事情托到他们头上,却是不可能得到助力,她想了片刻,心中若有所思, “大伯,今天,我在春宴上认识了顾三娘子,听说这位顾三娘子是丹阳大长公主的独女,在宫中长大,和太皇太后、圣人的关系都十分亲近,许是她能够帮薛家达成梦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