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0433 铜鲤绣袋 (第2/2页)
扎好营垒就随意喊了一屯刚好走到自己面前的湟中义羌,抽刀杀了过去。 敢站在这里的江湖人士武艺多是不俗,起码有个五品以上的修为,又在中平北奔中参与了西壁垒一战,大多摸索出了一条剑挑军中悍卒的熟稔路子。 西凉铁骑甲天下,过去反而成了江湖人士吹嘘的资本,游历边塞剑挑过没有三十骑也有二十骑。 轮到真刀真枪干了,湟中义羌只用了三波冲阵,剁下了近五十颗脑袋。 这些江湖人士本打算在储君面前好好露脸,争取拿一个储君新设立的宗人府铜鲤绣袋,有几位即将突破三品小宗师的武林名宿,似乎已经看到了自成为皇室供奉的那一刻,结果还是被百十来骑边塞铁骑一锅端了,顿时鸟兽散。 百十来骑追着数千江湖人士玩命跑恨不得爹娘多生几条腿的一幕,着实是啼笑皆非的厉害,这让刘辩悲痛的心缓解了不少。 还有不少聪明人跳进了大浪翻滚的黄河,却被这小聪明害得更惨,落入水中无法施展轻武技的江湖游侠们,全部被矛术比刀术更加精通的湟中义羌,一一点成了鱼串。 偏偏有几个不信邪的,仗着内庭营阳的武学成就,单刀直入,意图活捉了为首的羌人将领,不提这几名江湖人士津液如瀑布冲玄膺的高深莫测光景。 单是这份独到的眼光,就让刘辩多看了两眼,显然是深得了沙场三昧,知晓贺拔滇那这类猛将唯有两件事不能折了面子。 喝酒,斗将。 百骑湟中义羌自觉从两边分岔而去,贺拔滇那提着那杆洞穿了不知多少羌戎膛的长矛,只用了四矛便抽飞了那几名江湖高手。 江湖沙场是两条天差地别的路子,难能相提并论,要是非得拿一个圭臬来比对,双方的武学成就大抵相差无几,只不过沙场上有马无马是两回事,良马次马又是两种光景。 这才造成了让那些江湖高手心灰意冷的以一敌三,还只用了四矛的凄凉结局,这一战过后几人怕是要成为江湖笑柄了,毕竟江湖人士击败的西凉铁骑可以是以十骑打底的。 尤其是其中一人肩负着振兴门派的重任,门派里的所有人包括师父和小师妹在内紧衣缩食,为他置办了一撑门面的行头,这一路行来,还真闯出了名堂。 门派窘困的处境因此改善不少,县里的一些个小望族奉上了五百到五千不等的五铢钱,希望遭遇匪患、争夺水浇田、家中子弟争风吃醋等等过来搭把手,今天居然在这折戟沉沙了。 还记得小师妹上那件白色襦裙还是因为仰慕小蔡先生蔡文姬白衣击鼓,在生辰时央求师父买来的,可门派的米缸在一天前就已经见底了,哪里还有余钱买价格陡然上涨了五六成的白色襦裙。 一件青蓝色长袍穿了十几年的师父,没有说话,只是在师娘去世前经常搓洗衣物的水潭青石边,蹲了一宿,第二天便带着欢呼雀跃的小师妹去买了白色襦裙,又切了一斤猪。 几个衣服上除了补丁还是补丁的师弟,正是长体的时候,没心没肺的一人扒拉了三碗米饭,谁也没注意到师娘留给师父唯一的念想,没没夜刺绣了大半年,买的一柄素木八面汉剑,不见了。 据说白衣剑神王越游历江湖时,曾经在那间卖剑铺子借剑一柄,只卖铁剑的铺子里,八面汉剑要比寻常铺子贵上一成不止,不过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江湖信誓旦旦作担保,唏嘘感慨那袭白衣的写意风流,没人不信。 贵虽贵,但想着师父说过自己还是小孩子时曾经摸过一位王姓剑客的佩剑,这才走上了剑客的路数,要不然以师父不俗的膂力,应该是会成为一名刀客。 师娘咬咬牙,放弃了为女儿扯一截楚绢做衣裳的念头,不顾师父的阻拦坚决买下了那柄素木汉剑。 曾被一位江湖名宿誉为有望跻小宗师的梅成,还是青年样貌却如壮年的瘦弱游侠,竟是忍不住掉出了两滴眼泪。 贺拔滇那本来还对这个用了两矛才击飞的青年游侠颇有好感,没想到居然是个一戳就哭的中原娘们,瞧那柔柔弱弱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老子把他怎么了。 心稍微好一些的贺拔滇那,再次沉难看,随手抽出了背后的短矛,抬手贯穿了这个哭哭啼啼的中原娘们了事,省的自己瞅着心烦。 “你的刀法跟谁学的。” 这时,谁也预想不到的太子刘辩走了过来,平静的注视着穿着华服反而更像乡野汉子的青年游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