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军兵临绍兴 (第1/1页)
绍兴府,也是如此。 奉化仅仅支撑了两日,清军轻易攻破城门,城中三千明军溃散。 这也怪不了士兵,面对三万清军的攻击,能守两日,已经是不错了,不能再对他们要求更高。 多铎没有多停一日,随即下令,两路进军,兵锋直指上虞。 一路经陈溪至丰惠,丰惠以南是岭南,也就是平岗山,丰惠以北,便是吴庄。 另一路,经驿亭至永和,直指绍兴府。 沿途的明军只是以百户所的规模存在,纷纷向绍兴府撤退。 清军如入无人之境,几如南下攻破南京之时。 不过有一点还是有区别的,清军不再屠城。 这不是鞑子从汉人儒家学会了宽仁,而是他们心中已存敬畏。 这份敬畏,来自于明人的抗争和拥有的实力。 很多时候,以恶制恶,才是真正可以震慑敌人的方法。 这就象以攻代守一般,只有让对方忌惮,才是真正保护被占区百姓的方法。 吴争从杭州、嘉兴两府北伐,连战连捷,击溃、歼灭鞑子不下八万之众。 而对于俘虏,从没有过宽仁。 以杀止杀,对目前为止,除了明军降军,还没有一个八旗俘虏,还能活着离开。 这种狠绝,就连凶残的鞑子也不禁也想想,万一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俘虏,会不会因屠杀明人,被明军虐杀。 这与此时盛行的一种说法不同,此时盛行,只有乖乖献城投降,才能避免被鞑子破城之后屠城。 这种说法很有市场,很能迷惑普通百姓,甚至连一部分地方官员都信了。 可事实上是,只有拼死反抗,打痛了鞑子,才能让他们生出敬畏之心。 这一点,从吴争北伐之时,就已经有了端倪。 从攻破台州以来,清军从上而下,都对屠城二字,三缄其口。 追随多铎的明军降军,就更不敢胡为了。 但这不影响着多铎所率清军势如破竹地向绍兴府方向挺进。 绍兴府很弱,真的很弱。 这弱指得是绍兴百姓的体格,文人当道,武臣没落,绍兴府最多的是文人墨客。 但绍兴府绅民的气节,却不亚于江阴百姓。 从清军入寇上虞界之后,二路大军就被死死地挡在驿亭和丰惠,无法再进一步。 从某一方面来说,与江阴相比,绍兴府军民面临的处境更加艰难。 江阴是据城而守,可绍兴府除了绍兴城,周边皆是小县,且东南之地,极少有战乱,城池修建得大都不高,有些县城城墙高不过一丈,甚至有些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 明军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寡不敌众,更困难的是无险可守。 可明军还是做到了。 他们将多铎两路大军,迟滞在驿亭和丰惠三天,不能往前一步。 驿亭是个小镇,人口不过一万多,小城方圆仅十里地。 但它的位置非常重要,突破了它,清军就会直入绍兴府腹地。 原本朱媺娖调了两卫共六千人驻守,但在陈胜主动率部至丰惠后,朱媺娖将丰惠所驻二卫,调走了一卫,充实驿亭的防御力量,于是驿亭有了九千明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