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绿色风暴_一百一十七章、丢掉的香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一十七章、丢掉的香囊 (第2/3页)

三个还带着体香味的精巧绣花布囊,让王梓良有点疑惑。

    “这香囊,是夫人们的?”没有触碰香囊,王梓良淡淡地看着面前的女护卫。

    “是,先生,三夫人吩咐丢掉,您让职下盯着她的一举一动,那这香囊职下不敢轻易处置,”作为王梓良发展的女影卫,栾凤英小心地回答道。

    “嗯,拆开看看,”在王梓良的命令下,栾凤英拔出腰间的猎刀,咔咔几下就把香囊割开成了几个布片,里面暗黄色的香料,在粗布上也仔细碾碎了。

    匆匆一眼扫过,王梓良一摆手,“好了,拿去找地方埋了,做的不错,”这些夫人们的私人物件,他是不能随意碰动的,免得犯了百户的忌讳。

    不过,香料里那微不可查的香气,被他无意间记住了。

    晚上,回到百户所的萧夜,吃过晚饭后,带着亲卫骑马去到甲字号磨坊,被王梓良拦住了;一脸郁闷的王梓良,告罪般地向百户坦诚了查探香囊一事。

    “你啊,以后注意分寸了,”萧夜哭笑不得地拍拍王梓良的肩膀,摇摇头没有责怪,却也没有鼓励,权当是无视了;毕竟,王梓良身负的责任,可是自己交办的。

    为免得背后挨刀子,他也只能让手下捡视着自己的周围,私密只要不传出石堡就行。

    “栾凤英赏银五两,”丢下这句话,萧夜直接去了里间,有亲卫让进百户后,把守在了门口。

    磨坊外间里,王梓良擦擦头上的细汗,苦笑着转过身,回到了自己的石屋;他的石屋里,外间墙壁上一盏明亮的灯笼,从早到晚不会熄灭,三个机灵的传令兵,昼夜轮换着,随时收听着山下的信哨。

    每日里和山下各处旗队、暗线联系,记录下有用的信息,清查各信哨位置,如有异常王梓良会第一时间知晓。

    萧夜对香囊一事的默认,也给了王梓良一个警醒,在对待内部人的审查上,会更加小心谨慎,不找到证据绝不会轻易冒头。

    甲字号石磨旁,萧夜站在黑沉沉的房间里,看着面前浮现的图案,找到军品目录,点取了十五个水伞,看着图案里清空的数字,心里有点失望。

    随着他手下军士的增多,贫瘠的矿料愈发的不够了,就连三个商家每日转动不息的八个石磨,也只是堪堪满足了当前火器的使用;练兵,消耗最大的就是弹药了。

    黄汉祥临走前,偷偷告诉他,第一批水伞在白龙湖,已经出现了伞面裂缝,收集净水的速度也缓慢了不止一半;也就是说,这种水伞的寿命,仅仅两年多点而已。

    当然,这消息对于萧夜来说,是个不错的好消息,水伞拿出来大量销售,是时候了。

    十个水伞要送往白龙湖,剩下的五个,可以拿到石家商铺,换取物资也好,给堡德斯那里换取银钱也罢,不用再偷偷摸摸了。

    当然,几个石堡和百户所里的水伞,也到了更换的时间了,换下来的水伞可以送给老羊口自己的军户们,让他们享受一下军户不同的待遇。

    这种送水伞,收拢人心的活计,还的他亲自去做,孙子兵法和战争论里讲述的人和,怕就是如此吧。

    不过,萧夜还没来得及去老羊口,胡适彪就找上了门,他是来向百户讨要水伞,请求借贷银两的。

    王大力的工作效率很高,在甲字号石堡西侧那两间充当仓库的院落边缘,给胡适彪划出了一块空地,足有两亩大小,让他在此种植黄连树树苗,便于今后贩卖。

    清理碎石荒草,胡适彪不怕,但是从山下往山上运土整理地面,可不是他们一家能完成的,就算屯里可以出马车人手相帮,王大力可是要银钱的;马车人手都是百户所的,没钱白干梅儿那里就交代不了。

    听了胡适彪的诉苦,萧夜笑呵呵地大手一挥,“没问题,你需要劳力本官解决,不需要花费银钱,”

    王大力的小心思,萧夜只能一笑了之,他现在对黄连树的销售看不上,但王大力可是看成了一笔小买卖,抠门的紧。

    “多谢百户了,”大喜过望的胡适彪,躬身施礼道,“百户大人,我那婆娘的娘家,在太原府原先是种菜农户,有着养护暖窖的手艺,不知可不可以在屯里也建上一个暖窖,栽种一些蔬菜,”

    “啥?暖窖,哎呦,胡百户,你可是说的真的?”正想就此离去的萧夜,突地瞪大了眼睛,扭身热切地看着胡适彪。

    暖窖,在山西、京师一带有人会养护,里面栽种的蔬菜,可是现季节没有的,如果石关屯能建成暖窖,那黑心的商家,就不会把青菜萝卜卖出粮食价钱了。

    甚至,在冬季青菜比羊rou还要贵,你不买可以,看着商铺里的绿菜流口水吧。

    “是的,下官现在已经成这样了,想要给孩子留点家当,不得不如此,”带着一只眼罩的胡适彪,颓废地说道。

    “我那婆娘去过私塾,见杨先生那里的窗户玻璃,通光好,房间里还能保暖,就想着能否建一间暖窖,就是价钱实在贵的,”

    “胡百户,暖窖地点你选,灰泥、木料、玻璃、人手本官提供,今后如若建成了暖窖,你可是大功一件,”眉开眼笑的萧夜,上前扶着胡适彪的手臂,他可是受够了吃不起青菜的苦了。

    军舍伙房里,牛羊rou、罐头都有,冬季就以萝卜腌菜为主了,但是军士们都喜欢吃那不多的绿菜,来自甘肃镇、碎石堡的绿菜,到了老羊口价钱就翻了好几番,为此萧夜也很挠头,只能加大了茶砖的购买,按时分发给军士。

    开春后,还是要鼓励军户们在附近找地方种菜,能种一点是一点。

    “胡叔,你虽上不了战场,但能种菜、植树,也是有用之人,百户所不会丢弃一个伤兵的,”看着萧夜诚恳的眼睛,胡适彪颤巍巍地就要单膝跪地,“谢百户,”

    “别,别了,自家人不要说外话,”使劲拉住胡适彪,萧夜叫过一个亲卫,让他领着胡适彪去找王大力,要多少物资银钱都可以先赊欠。

    有了萧夜的支持,王大力也不含糊,召集了十几个匠人,八辆马车,不但很快填土整理出了三亩土地,还拉来了木料、黄灰泥,仓库里的玻璃也敞开了供应。

    十天不到,平整的两亩苗圃上,就等着栽种黄连树枝苗了,一亩见长的土地上,两尺高的灰泥围墙上,搭起了木架斜板棚,一块块四方的玻璃被安了上去,朝向东南两侧,阳光下,远远看去一片亮晃晃的刺眼。

    五个摆置在围墙里的泥炉,添上了黑色果核,炉火点了起来,至于控制温度,那是胡家的家传机密了。

    投入将近两千两的暖窖,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建成使用了。

    蔬菜自上古时代便已成为人类的食物。《诗经》里提到的132种植物,其中作为蔬菜的就有20余种,随着时代变迁,其中部分品种已退出蔬菜领域,成为野生植物,如荇、苕、苞之类。

    战国及秦汉时期,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蔬菜有5种。葵,称为“百菜之主”,现在有的地方称冬寒葵或冬寒菜因口感及营养欠佳,唐以后种植渐少,明代已很少种它,并不再当蔬菜看待。

    藿,也是先秦时的主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