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四十一章、百户所里的枪声 (第1/3页)
就在萧夜梳理鹰爪堡防御兵力的时候,王梓良派去在甘肃镇的探子,终于能跟着去往马道关卡的商队,返回了马道石堡。 拿着王梓良带来的情报,萧夜满腔的自信,随着这份情报不翼而飞,心情沉重到了极点。 原来,人家张忠还真是没把自己看在眼里,哪怕自己在马道那里设置了关卡,在张忠看来,不过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军户闹性子而已,值不当的大动干戈。 有着银钱开道,探子在甘肃镇和指挥使司里的小吏,混熟了之后,得到了在大明并不是机密的消息,只不过外人听不到罢了。 大明王朝的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明军三大营是明朝军队中最精锐的野战部队.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组建,分别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内卫京师,外备征战. 五军营是骑兵和步兵的混合体。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始分为中军、左军、左掖军、右掖军、右哨军,这支部队是从各个地方调上来的精锐部队,担任攻击的主力。 三千营主要是由投降的蒙古骑兵组成的。也就是说,三千营实际上是以雇佣兵为主的。组建三千营时,是以三千蒙古骑兵为骨干的,当然后来随着部队的发展,实际人数当不止三千人,三千营与五军营不同,它下属全部都是骑兵,这支骑兵部队人数虽然不多,却是明军最为强悍的骑兵力量,他们在战争中主要担任突击的角色。 神机营是明军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士兵使用的武器是火炮和火铳,后期又添置火绳枪。在明朝时候,这些火器被称为神机炮,许多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是丧命于这些神机炮下。 这相当于明朝政府的炮兵部队。 火铳兵列队为三行,发现敌骑兵前进后,第一行首先发射火铳,然后第二行、第三行继续发射,在二三行发射时,第一列就可以从容装好子弹,形成完备而持续的强大火力。 萧夜部署一直以来使用的三段射,就是这种战法。 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可以对敌人连续不断地射击,使敌人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发明这种方法的是明朝初年的名将沐英。此法领先世界200多年。 三大营战法,本用于对付沐英防守地段起义军的大象,后经朱棣将其改良并对三大营军事力量进行合理调配与组合,达到克制机动性更加的蒙古骑兵的目的。 在发现蒙古骑兵后,神机营的士兵会立刻向阵型前列靠拢,并做好火炮和火铳的发射准备,在统一指挥下进行齐射。这轮齐射是对蒙古骑兵的突然打击。 神机营射击完毕后,会立刻撤退到队伍的两翼,然后三千营与五军营的骑兵会立刻补上空位,对已经受创的蒙古骑兵发动突击。骑兵突击后,五军营的步兵开始进攻,他们经常手持制骑兵武器(如长矛等),对蒙古骑兵发动最后一轮致命打击。 “在明代“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英宗被俘,瓦剌进逼北京,为了应对瓦剌的骑兵,于谦将神机营作为秘密武器,安置好神机营之后,叫一些骑兵故作悠闲散漫,稀稀拉拉,三三两两地东游西逛。也先看到这个情况后,急忙派遣一万骑兵,迅速攻向德胜门。 当瓦剌骑兵逼近德胜门时,只听枪炮齐鸣,硝烟四起,密集的枪弹和炮弹从空屋子中喷射而出。瓦剌兵哪里会料到,空屋里会暗藏机关。刹那间,瓦剌兵被炸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不一会儿,便死伤惨重,只得狼狈逃跑。 神机营兵五千,步兵三千六,每人持火统,也叫火统兵;野战重炮一百六十门,大连珠炮二百杆,炮兵防身手统四百杆;骑兵千人。 这种世界上最早的枪炮部队,是为大明精锐的野战部队,随便拉出来一部分,萧夜也只能望风而逃。 看着探子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打听来的消息,不但是萧夜,就连王梓良也沉默不语。 短火/枪黄家已经仿制成了,那后装火/枪,说不定京师里那些工部匠人,也能仿出了七七八八,就算弹丸也有替代的办法。 对于内地匠人的仿制手艺,萧夜从黄家就能看出一二了,绝不能小视了。 而锦衣卫突袭了老羊口、石关屯,已经得到了萧夜全部的军器,就是那信哨也被掠去了七八套。 唯有在鹰爪堡的那个重机枪,还有秦石头手里的微光镜,没被张忠侥幸拿到。否则萧夜睡觉都难以安稳了。 那样一来,萧夜手下的家卫,武器上的优势就打了折扣,这个看似坚固的马道石堡,在被断绝了粮食供应后,不攻自衰的结局,或许就是张忠留有一手的原因了。 想到此处,萧夜和王梓良对视一眼,沮丧的表情两人不约而同地浮现在了脸上。 “那个探子是甘肃镇里的小商户,还是让他回去吧,或许以后还能带回消息,”王梓良勉强笑笑,转移了话题。 “给他重赏,今后还有消息,可以让他去石关屯找张子长,来这里太显眼了,那道卡子有太多人都盯着呢,”萧夜点点头。 对大明的敬畏在他小时候,就已经根植于心里了,到了现在,他不过是想拥兵自保,能报仇是为最好,压根就没有过缓称王的念头。 王大力在马道关卡那里,提出的交换骡马的办法,很快就行不通了,不说南来的商队,骡马的数量他拿不出相迎的交换数量,就是质量上那些商户也不愿意。 于是,很快关卡那里,留下大部分的商户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