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绿色风暴_一百九十五章、大发横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九十五章、大发横财 (第1/4页)

    坐在运输车上的楔赫骨,新奇地看着车窗外的夜色,在身下摸来摸去,惊叹了好半天后,这才开始给萧夜诉苦,从吐鲁番骑兵的sao扰,到黎山部的逼税,更是说到刀子,时不时就从他这里借兵,到现在还不见给钱呢。

    尽管和萧夜的交易中,他拿到了不少的好处,但谁不喜欢自己毡房里能多些好东西,金子他还真是看不上,就愿意要萧夜的打火机、火柴、青盐茶叶,还有火器。

    更主要的,是他要和萧夜尽量拉好了关系,那能产出黄灰泥的石磨,看过几次,简直眼热的很。

    宣誓效忠和维护部落利益,只要安排好了,并不冲突,唯独就是不能对萧夜有恶念而已。

    楔赫骨很精明,没问这车子的价钱,在他看来,或许自己部落里所有金砂加起来,也不定能买下这辆跑得飞快的车子,除非萧夜愿意张口售卖,那样的话他才可以有还价的机会。

    指着窗外的黑乎乎的草地,楔赫骨一脸的苦涩,“大人,也不知道那毒草从哪长起来的,这么快就从顾家堡过来了,那毒刺可是能要人命的,别说牛羊了,”

    “现在到冬天了,这毒草还能四处乱长,马上就到了我们部落山谷营地了,”对于楔赫骨的牢sao,萧夜无视,但说到藤草,他就不得不说话了。

    “不是给你们黄连树苗了吗,只要种了树,你们部落绝对安然无恙,”俨然忘记了牛羊如何生存的萧夜,很是不屑地撇撇嘴。

    “再说,你肯定也发现了藤草果子,那黑色的果核,烧起来肯定比牛粪强得多,别说你不知道,”这句话,噎得楔赫骨直接不吭声了。

    “藤草果核你要是用不完,我可以用粮食、青盐交换,火/枪也行,价钱你和王大力商议,”算是安慰了楔赫骨,吹着凉风的萧夜,拿出一壶烈酒,自己喝了一口,随手递给了他。

    “你别光看着你的那片绿洲,外面草原上草场多的是,藤草来了你就转场,盖伦部落不就去了北边,你看人家的日子过得,可是比你舒坦,”循循善诱,萧夜不安好心了。

    “那大人你也得给火/枪啊,我那一半都是旧的,”飞快地嘀咕了一声,楔赫骨扭开壶盖,仰头喝了一口;他说的的鞑靼语,萧夜没听懂,倒是前面的余山脸色一抽,狠狠踩下了踏板。

    “你在山谷里的营地,只要种了黄连树,藤草不会蔓延进去,外面有再多的藤草,那还不是给你长了果子赚钱嘛,”萧夜想想,觉得楔赫骨是占了大便宜。

    “那个猛火油,还的继续采运,你不能让藤草给断了路,”这话楔赫骨爱听,他现在和萧夜的交易,一大半都是靠采挖猛火油获利的,谁要是敢和他抢那十几个油沼,他就得去拼命了。

    楔赫骨开始纠结那漫山遍野的藤草,萧夜也在那里暗暗纳闷,自己一旦离开了马道石堡,大概是距离石关屯远了,晚上的噩梦倒是不再有了。

    回到马道石堡,接过又是噩梦连连,让他不得不借口跑了出来。躲在靳三娘的卧房里,他起码能谁上一个安稳觉。

    “崖山,哪是何处?”眯眼靠在座位上,萧夜心绪翻滚,那梦中人海一样的大明人流,装扮各异,前仆后继地跳入大海,让他多日震撼不已。

    黎明前,雪下得大了,余山开着运输车,赶到了百里外戈壁滩里的月亮泉,一处不大的绿洲。

    驻守在这里的一队蒙古骑兵,随着阵阵枪响,摔倒在地的同时,惊恐地看到一个黑色的庞大怪物,身上四下里冒着火光硝烟,生生撞飞了自己的战马。

    五十蒙古骑兵,钻出帐篷后,竟然被突然冒出来的运输车吓住了,呆滞了不到茶盏的功夫,被从运输车里打出的子弹,干净利落地扫荡了。

    两百多匹蒙古战马,除去被撞死的十几匹,剩下被军士们收拢,几个随车斥候下车,翻身上马就撒了出去,远远地警戒去了。

    等到楔赫哈山率领的一千骑兵,远远围了上来,看到是只是一帮子军士,在轻松地收拾缴获,挖坑埋尸了。

    蒙古鞑子留下的帐篷,直接就便宜了萧夜,草草吃点rou饼,从泉眼里补充了水袋后,大家就地休息,等待后面过来的楔赫木、王虎阿蛮他们,还有王大力的后勤队。

    萧夜和楔赫骨在帐篷里议事,楔赫哈山这些鞑子,则围着运输车看稀罕,这跑了近一个时辰的车子,他们算是服气了,愣是比战马跑到还快。

    楔赫哈山不知道,余山要不是为的等着他们,早就跑到月亮泉了。

    余山带着两个军士,打开车盖给车子准备换电池,看看里面凹槽,还能跑一段电池才会变成灰白色,看来还能用;不过,为了晚上的行动,他还是换上了五十个新的电池。

    这车子和马车一样,载重大了当然耗费电池,就和拉车的牛马一样,拉货多了吃的也多。

    “哈山,这里离赤斤城多远?”一边换着电池,余山一边问道。

    “恩,三百里,中间隔着戈壁,没有水源补充,绕道要跑七百里地,”楔赫哈山吭吭哧哧地说道,然后又是一连串的鞑靼语,连比带划的,让余山愣了片刻,这才搞懂他的意思。

    三百里,跑直线估计不到二百里,余山心里冷笑连连,不再理会楔赫哈山喋喋不休的唠叨;运输车快跑不过一个时辰,就是路上要停好几次了。

    赤斤城紧挨着一条大河,是从祁连山下来的大河,河里有着不菲的金砂,这才起名赤金,明官府嫌弃庸俗,叫赤斤;蒙古人占了后,改叫赤斤蒙古。

    靠着一条河流,虽然这大河在赤斤城外,拐向西面五百里外的沙洲城后,就会消失在沙漠里,但赤斤城那里可是沃野千里,紧挨着河岸种庄稼不虞歉收;不过,蒙古人宁愿荒废放牧,也不愿下地种田。

    他们看重的,是这条河里的金砂。

    于是,赤斤城里有多了不少的明人、吐鲁番人,租地种田,给蒙古人交租过活;最重要的,是蒙古人需要大量人手,在河岸边淘筛金砂。

    所以,赤斤城目前有人万户,一个蒙古万夫长坐镇守护,麾下过万的骑兵,多年来霸占着河里的金砂,凭靠武力让吐鲁番王无可奈何,向大明朝廷求救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西北边远之地,自打明军卫所自朱棣死后,退缩回了边墙以内,对西北的掌控就逐渐失去了效力,没见鞑子一挨在冬天过不下去了,就要跃马南下打谷草嘛。

    对西北边疆的策略从攻守兼备,蜕化到了专事防御,大明朝丢掉的不只是利益,更是民众心理的自信。

    在洪武时期,给他鞑子两个狗胆,也不敢轻易靠近边墙,现在却是江河日下,看门狗都敢咬主人了。

    一个国家没有强盛的武力,没有铁血的战将,更是没有敢打敢战的血性,那么这个国家的命运,和待宰的野兽毫无区别。

    泱泱大国威震四方,大明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还不是被饿狼一样的草原蛮夷,活活啃食吸血百年后,到了国库空虚的那一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