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_202 都察院改制(为推荐票5000加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02 都察院改制(为推荐票5000加更) (第2/2页)

松了口气。

    皇帝这下是承认了,归根到底还是贪腐,这可是你自己亲口说的,回头拿这话说事,如此一来,那谋逆罪名,终归不能滥用吧?

    贪腐是贪腐,谋逆是谋逆,决不能混淆!

    崇祯皇帝说到愤怒处,竟然从御座站了起来,满面怒容,犹如一头猛虎一般,似乎要择人而噬,在那继续厉声喝问道:“如今之官员,不管地方还是朝堂,无论官还是武将,只有手有点权的,无生有骗取朝堂赋税,有没有?你们自己说,真正按照免税田亩数交赋税的,有几个人做到了?全都串通起来,虚报免税田亩,把该交税都归为免税,以此躲避赋税,有没有?”

    大明朝从来没有说,只要当官,所有田产赋税全免,根本没有这样的事情。都是根据品级有限额的。只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个限额是个摆设。特别是到明末的时候,这种情况更是严重。

    这个是顽疾,涉及所有官员,也不可能得到根治。不过拿出来敲打一番,还是有必要的。

    面对皇帝的震怒,底下没有人说话。

    “层层盘剥克扣的事情,有没有?只说军饷一项,朝廷拨出去之后,有多少人会伸手克扣,军饷到军卒手时,可有十一之数?还有赈灾银子,到地方时,可有多少是真正用在了赈灾面?你们说说看,这种事情,有没有,多不多?”

    对此,所有官员都是心知肚明,没人反对。

    “还有,内外勾结贪占的事情,有没有?朝廷拨下的银子,用于朝廷采购的,有多少是落入了朝廷官员和地方商人互相勾结后的口袋?这种事情,有没有,多不多?”

    还是鸦雀无声,不过有官员倒是私下互相看看,眼神都有诧异,似乎诧异于皇怎么知道这么多事情?

    “独断专行任性的官员,视朝廷赋税于私有之物,放置了箩筐到衙门口,赋税爱交不交,用朝廷的赋税来博取自己爱民的官声,这样的官员,有没有,多不多?”

    这种事情,在大明朝多见于地方,且集在江南地区。至巡抚,下至地方,都有这样的事情。崇祯皇帝所举这个例子,是其几个特例,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其他官员虽然没有这么明显,可类似的事情也没少干。也是拿朝廷的利益当作筹码,去换取自己的名声。

    “巧立名目索取的官员,又向百姓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据朕所知,百姓所交的钱财,一大半都是这种。百姓最终弃田逃匿,甚至铤而走险,有很多都是被这种官员无休无止地索取所逼的,这种官员,有没有,多不多?”

    “还有,遇到事情,有好事的,优亲厚友偏袒,没有利益的事情,或者要付出精力解决的事情,是推诿扯皮刁难,这样的官员,有没有,多不多?”

    “……”

    听着崇祯皇帝在列举一条条详细贪腐的例子,底下武官员唯有默不作声以待,吃惊的同时,心想着,不知道又是哪个官员给皇帝了密奏。要不然,皇帝在京师,又如何知道地方的种种事情?

    想着这个时候,不少人把目光转向站在最前面的首辅薛国观。很显然,他们觉得,十之八九又是薛蛮子把这些事情捅去的。

    不过此时,很多人却对此有点欣慰。抓贪腐总抓谋逆要好不是!

    在崇祯皇帝总结了一堆贪腐例子之后,厉声喝问下面道:“你们说,这官场腐败,是不是非治不可了?要任由这种腐败下去,大明江山可保?”

    听到这话,不少人忽然回过神来,该不会皇是觉得贪腐会败坏大明江山,因此给定了一个谋逆之罪?皇竟然是这种说法?那岂不是说,谁要是贪腐一下,一个谋逆罪名下来,那不完蛋了么?

    于是,很多人都想出列,要纠正下皇帝的这种说法。

    不过正在这时,却见薛国观抢先一步,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太祖钦定以及历代先皇修改后的《大明律》,都有对百官贪腐有规定。微臣以为,如若贪腐,依律治罪便是。这贪腐的人太多,官场风气败坏,那严肃律法,只有触犯《大明律》,一律治罪,有一个治一个,如此,微臣相信,吏治当能改善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