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1章 家家在搞钱 (第1/1页)
第二天,韩春桃带着小铃铛,就跟着娘家人一起动身离开了车头村。 这一幕,正巧被车头大队的村民们看见了。 这浩浩荡荡的阵势,村民们不知所以然。 哪有刚出月子就带娃回娘家的? 莫不是昨晚,魏家跟韩家闹别扭了? 有好闲话的村民,跑到魏家去打听,不过魏运锁和老伴儿并没有多做解释。 魏建设虽然舍不得媳妇和闺女回娘家,但只有她们娘俩离开,他才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改革茶厂。 短暂的分别,只为下次更好的相聚。 这话是小舅子韩春雷昨晚跟他说的。 讲得真好。 他很纳闷,都是小学文化,为啥差距总这么大呢? …… 韩春雷在家待了三天,跟老支书韩占奎、还有上塘竹制厂的李和平,都分别聚了一下之后,才启程回了深圳。 因为是临时买的火车票,没买到座票,所以韩春雷只能在餐车上要了一份餐,蹭个位置坐,不然一路站到深圳,得二十几个小时呢。 他在餐车上没坐多久,就看到对面位置有个人冲自己招了招手。 这人长得有些清瘦,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韩春雷瞅着有点眼熟,但脑子一宕机,忽然记不起对方名字。 那人看出了韩春雷的尴尬,赶紧自我介绍道:“韩春风的哥哥韩春雷吧?我是柴家坞小学的吴青禾啊!” “吴青禾老师?” 韩春雷终于记起起对方的名字了。 前几天不是还听春风说,他们吴老师不教课了,回老家卖蛤蟆镜去了吗? 他赶紧站了起来,走过去跟吴青禾握了手:“哈哈,没想到这么巧,居然在火车上遇到你啊,吴老师。” “是啊,这也太有缘分了,春雷,坐!” 吴青禾笑容和熙,请韩春雷坐了下来,说道:“我刚刚还担心自己认错人了呢。你这趟是从杭州回深圳?” 韩春雷颔首:“是啊。” 吴青禾:“我之前听你弟春风讲过,说你现在在深圳都当大老板了,真是年轻有为,又可畏啊!春雷。” 韩春雷一头黑线,春风这小子估计没少拿自己在学校里吹牛。 他不迭扶额摇头,道:“我哪是什么大老板啊?混口饭吃而已,别听我弟吹牛。吴老师,你这是去哪里啊?” “我回温州呀!前两天送了点货来杭州,这不,送完就回去了。”吴青禾扶了扶眼镜,似乎对自己辞职人民教师,去送货干买卖这件事,有些汗颜。 这倒也正常。 这年头干倒爷虽然挣钱,但绝对没有人民教师来的光荣啊。 在老派人眼中,吴青禾这是自甘堕落。 不过韩春雷倒是不以为意,说道:“我这次回家听春风讲过吴老师的事了,没想到吴老师也乘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海了。” “下海……这词儿倒是应景啊。” 吴青禾轻笑了一下,叹道:“说来惭愧啊,读了这么多年书,最后还是……说实话,我还是喜欢当老师,教书育人,每天跟孩子们一起,很开心,也充实。” 吴青禾的这番话,有些出乎韩春雷的意料之外。 听他这意思,下海倒腾蛤蟆镜,好像不是他本人的意愿? 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尤其是生意上,所以话讲到这里,韩春雷也就点到为止,不打算再往下问了。 问多了,反而有点让人不舒服。 他客套地回应了一句:“吴老师,下海做买卖,也挺好的。” 谁知他不打算往下问,吴青禾却自顾自地,继续往下说道:“春雷,你知道吗?我有个同学,之前回苍南当了老师,现在他们学校都关门了!” 韩春雷好奇问道:“怎么学校都能关门啊?” 吴青禾嗤笑一声,说道:“因为我老家那边,大家都在搞私货生意,每天都有十几艘渔船从台湾那边过来。学生们都被家里人叫去卖蛤蟆镜、卖收音机了。没有了学生,学校当然要关门。” 韩春雷知道,他口中的“私货生意”,就是走私。八十年代的浙南沿海走私猖獗,这段历史他清楚。 吴青禾继续道:“我那位同学,老师当不成了,一家老小又要养活,于是被帮那些船老大拉去做账。每次分点私货,他转手一卖,一次就能几十上百的进账,抵得上我们当老师大半年的工资了。这不,我家里人才催我回去,说我教一辈子书,都没有卖涤纶布的文盲挣钱。” 吴青禾的语气中透着落寞和失意。 韩春雷没有想到,吴青禾他们那边会到了学校都关门,全民皆走私的地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