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九十二章 重新对接 (第1/1页)
第六百九十二章 “……但有些话,我还是觉得不吐不快!” 顾律深吸口气,紧接着停顿一下。 会议室内的气氛变得压抑下来。 许多人望向顾律的目光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而顾律宛若没有察觉到一般,用一种娓娓道来的语气接着说道,“渤海隧道工程从开始走到现在,其中究竟经历了多少艰辛各位不是不清楚。” “可以说,渤海沉管隧道超越了之前任何沉管隧道项目的技术极限,因为渤海隧道的建设,中国从一个沉管隧道技术的相对弱国,发展成为国际隧道行业沉管隧道技术的领军国家之一。” “现在,我们当然可以堂而皇之的向全世界全部渤海隧道修建成功,从而获取那无数的荣光和赞誉。” “但是……让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渤海隧道真的成功了吗,我们真的竭尽全力了吗?连尝试都没有尝试过,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一定会失败。” “没错,重新对接是意味着更高的风险系数和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不给工程、给自己、给历史留下遗憾!” 顾律的最后这一句话,振聋发聩,将会议室内所有人都惊醒。 顾律对视上会议室内其他人的双眼。 但和顾律对视人全部羞愧的低下了头。 最后。 顾律和坐在主位上的郑淳四目相对。 “还有,一旦我们重新对接成功,就意味着华国建设者首次在世界沉管隧道建设史上实际验证了最终接头施工方法’工序可逆’,这是一项历史性的成果。”顾律加上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与会议室内其他负责人不同。 在两种方案中,顾律是更加倾向于重新对接这个方案的。 正如顾律刚才所说的那般。 不能给工程留下遗憾! 顾律向来都是一位完美主义者,当然无法接受把十七厘米这么大的误差将就过去。 并且…… 只要方案实施得当的话。 重新对接将会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当然。 顾律更清楚。 他刚才的那些话,还无法彻底的打动刚才持反对意见的那些人老成精的存在。 因为谁都不愿意担这个风险。 不过,顾律不需要将会议室内其他人全部打动。 顾律只需要打动郑淳一个就可以了。 郑淳是渤海隧道项目的一把手,是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力的。 刚刚。 顾律和郑淳四目相对的那一刻。 顾律已经从郑淳的眼神中读出了一抹坚定。 ………… 郑淳双眼闪过一抹精光,手指无规律的敲击着桌面。 沉吟几秒后,郑淳声音低沉的开口。 “我觉得刚才顾教授说的话没错。” 第一句话,郑淳就表明了他的态度。 “前面三年半的种种困难我们已经克服过来了,难道在这最后临门一脚的时候,我们要去退缩?这完全不是我们的作风啊!” “再者说,给渤海隧道这么大的一个遗憾,我们会心安嘛!要是今后渤海隧道万一因为这个出问题了,那我们可以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辈子的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