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千五百五十 郭鹏还是那个大忽悠 (第2/2页)
曹兰盯着郭鹏。 “倒也不是不喜欢,只是我觉得诸葛瑾的女儿更合适一些。” “更合适?哪里更合适?” 郭鹏叹了口气。 “承志是阿瑾的儿子,阿瑾是你的儿子,你又是大兄的亲meimei,子脩是大兄的长子,你弄清楚了吗?承志和子脩之女是有血脉关系的。” “那不更好吗?亲上加亲有何不可?” “关系未出三代,那血脉联系就比较接近,血脉越近,越不好结合,否则会产生很多不可预料的风险。” “啊?” 曹兰眨了眨眼睛,一脸疑惑。 她本以为郭鹏是因为不想让曹氏继续和郭氏联姻所以才有这样的决断,结果郭鹏居然和她说起这种事情。 “这是什么说法?我怎么从未听过?” “你没注意到吗?我何曾允许过咱们的孩子跟与他们有血脉关系的人成婚?” 郭鹏掰起手指头开始数:“除了我和你,我们绝无血脉关系,阿瑾和阿琬,他们也绝无血脉关系,阿珺的妻子,阿琼的妻子,还有其他孩子们的妻子、丈夫,哪一个和咱们有血脉关系了?” 曹兰想了想,觉得还真就是这样,郭氏的孩子,的确没有和与他们有血脉关系的人成婚过,连纳妾的都没有。 “会有问题吗?” “大医馆的人与我谈过这方面的事情,他们说,遍阅古籍,便能感觉到总是和血脉亲族联姻结婚的家族,他们的后代寿命会越来越短,子嗣原来越艰难,最后容易绝嗣。” 郭鹏毫无顾虑的说着刚编出来的话。 “有这样的事情?” 曹兰很是疑惑:“你怎么从没和我说过?” “你不是一直都觉得亲上加亲是最好的吗?大医馆的人也不敢确定,因为人们总是觉得不能让外人玷污什么高贵血脉,所以必须要近亲结合是最好的,可这恰恰是最危险的。 没有亲眷关系的人结婚才是最安全的,否则,你说古人为何讲究同姓不婚?为何不允许亲生的兄弟姐妹结亲?你倒是说说理由何在啊?是什么原因?” “这……” 曹兰还就真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很早以前古人就有规矩,不允许亲生兄弟姐妹结亲,也定下同姓不婚的约定,可这究竟是为什么,她也不清楚。 “有悖伦理纲常?” 她试探着询问。 “伦理纲常是汉武帝时才有的,而这些规矩早在宗周时就有了,你说说为什么呀?” 郭鹏乘胜追击。 “这……难道真有问题吗?” “如果没有问题,古人为什么要做此规定呢?为何不允许家内通婚,乃至于族内通婚,一定要异姓通婚?肯定是很早以前的古人也是觉得亲上加亲最好,结果闹出了很大的乱子,死了很多人,后果十分惨烈,才有如此规定。” 郭鹏叹气道:“你以为我不懂得亲上加亲的道理?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没注意到吗?咱们孩子的孩子,至今为止,有哪个夭折?” 曹兰细细想想,还真是这样。 人家家孩子怎么说都有那么些夭折的,可郭氏的孩子…… “真是这样?不对啊,规矩不是同姓但不同族者可婚吗?承志姓郭,子脩的女儿姓曹,有问题吗?” 曹兰立刻想到了关键点。 郭鹏一脸你太年轻的表情。 “左传云,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阿兰你想啊,上古时男女同姓,就是同族,血脉相通,彼此联姻,就出了大事,然后被禁止,但是这是因为同姓的缘故吗?非也,是因为血脉相通啊。 同姓者,血脉相通,这才是不婚的原因,而不是什么同姓不同族,姓氏只是一个借口,实际上,是因为血脉相通,血缘太近,所以才有同姓不婚之说,实质上,就是血脉相通者不当成婚!” “这……好像真的有点道理。” 曹兰越想越觉得郭鹏说的有道理,越想越觉得这是对的。 要是没有问题,大家都亲上加亲了,怎么会有同姓不婚这样的规矩呢? 于是她陷入了强烈的动摇之中。 郭鹏当然不是骗她,这道理是真的,也有科学依据。 只是身份不同,对曹兰,郭鹏不想来硬的,所以选择讲道理。 再者说了,这样的规矩的确是前人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先秦时期中国人姓氏分别,同姓者常为同族,血脉相近,而西周以前,婚姻常为族内婚,即所谓亲上加亲。 结果到了商末西周时期,同姓男女彼此通婚酿成后代畸形或无法生育的问题已经无法忽视,人们终于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 付出惨痛的代价之后,古人才终于经由大量的经验事实而形成了同姓不婚的共识,中国于是从西周初期开始盛行族外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