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章 招式和意境要匹配  (第1/1页)
    第二天早上,秦至庸起了个大早,到村子后面的半山腰去练拳。    秦至庸把太祖长拳打得越来越纯熟。他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或者说是个麻烦。    任何拳术,练到了高深层次,都需要相应的意境来配合,才能发挥出拳术的最大威力。    太祖长拳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创,适合军中搏杀,煞气比较重,特别是最后一式“坐金銮”,更是需要有藐视天下,高高在上的心态来配合。    什么人可以坐在金銮殿上?    当然是皇帝!    什么人有藐视天下的资格?    同样是皇帝。    这就是太祖长拳的心法,也是拳术的精华所在。    秦至庸是读书人,探索的是知识和大道。他的目的和王阳明先生一样,成圣成贤。而不是执掌天下,坐上皇位。太祖长拳的意境,和秦至庸的儒家修身心法是格格不入。    若是继续修炼下去,绝对会出问题。    一边是儒家的心正意诚,至诚合天,另一边则需要有着藐视天下的霸气。    心境不断转换,时间一长,说不定秦至庸会出现人格分裂,精神崩溃。    练习太祖长拳,秦至庸舒展开了浑身的筋骨,强健了体魄,已是极致。再想继续深挖太祖长拳,就必须舍弃儒家的修身心法,保留雄霸天下的霸气。    可是,儒家的修身修心,才是秦至庸立身的根本。舍弃儒家的学问和心境,当然不行。更何况,儒家的修心学问,博大精深,比起太祖长拳的价值,大太多了。秦至庸可不会舍本逐末。    那么就只能舍弃太祖长拳。    秦至庸想学习太极拳。    儒家的修身,讲究的是“正心”。身体要周正,念头更要纯正。太极拳是内家拳,是养生养心的上乘法门。研究的是阴阳之道。    太极拳同样讲究不丢不顶,中正安舒。    太极的意境,和儒家的修身,可以互补。    这是秦至庸最看重的。    只可惜,陈式太极拳不外传,想要在陈正英那里学到太极拳精髓,不说完全没有可能,但希望不大。    至于偷拳?    秦至庸丝毫没有考虑过。甚至没有一点偷拳的念头。    一套太祖长拳打完。    秦至庸收功,吐气。    活动活动了筋骨气血,身体舒坦。    “喂。你小子打的是长拳吧?”忽然,一个身穿白衣的中年人站在不远处,对秦至庸说道:“你这拳打得软绵绵的。没有一点阳刚之气,可打不到敌人。你这样练,没什么用。”    秦至庸中年人抱拳道:“请问你是?”    中年人有些倜傥不羁,说道:“我叫陈正洲。村里的年轻人都喊我二叔。你也可以这样叫我。听说昨天村里来了一位游学的读书人。就是你吧?”    秦至庸点头道:“秦至庸见过二叔。不错,我就是昨天到了村里的读书人。二叔你说,我这样练拳没有用。那要怎么练,才有用呢?”    陈正洲说道:“长拳,是外家拳术。当然要刚猛霸气,那样才有威力。你那样慢吞吞,软绵绵,怎么打人?就算我们陈家太极,也没有你那么慢,那么软。”    秦至庸的眼神清澈,没有丝毫意动。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刚猛?杀敌?那不是自己追求的。秦至庸想要的是修心养性,养生健体,激发潜能,不断提升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秦至庸说道:“二叔,我练拳,不是为了打人。”    陈正洲奇怪了,每个练武之人,不都是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强,能打倒敌人吗?怎么秦至庸练拳,不是为了打人呢?    陈正洲问道:“那你练武,是为了什么?”    秦至庸笑着说道:“不是练武,而是练拳。练拳是修行的一部分。我修行是为了强身健体,激发潜能,获得智慧和力量。我想要看看,自己的精神和体能,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层次。”    陈正洲有些不明白秦至庸的话。但是有着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秦至庸说道:“二叔,我先告辞了。”    陈正洲连忙拉住秦至庸的手臂,说道:“你先别走啊。你这小子有点意思。和你聊天,我都能增长见识,不愧是读书人。走,到我家去。我就住旁边。”    秦至庸苦笑道:“二叔,我还没有吃早饭呢。”    陈正洲说道:“就在我那儿吃。”    盛情难却。    秦至庸只能去了陈正洲的家里。    吃了早饭。    秦至庸和陈正洲谈得很愉快。秦至庸说了一些修身修心的心得,还有对太祖长拳的拳理一点肤浅见解。陈正洲则向秦至庸讲了陈家太极拳理论,还为秦至庸演练了太极拳。    陈正洲的太极拳,当然不能和他兄长陈正英相比。但是太极拳的基础招式和拳架子,陈正洲还是会的。陈正英只是比陈正洲多学到了一些内家拳秘法。    基础拳术,每个弟子都可以学,但是一些秘法,师父会在临死前,传给下一代掌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