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圣裁(三更) (第2/2页)
商议,深得其信赖和器重。 此时,在永乐帝的面前摆放着两本奏章,一本是江西巡按御史崔辉所上,弹劾江西九江府知府杨德民包庇下属,干扰办案,另外一本是江西九江府知府杨德民所上,以湖口县知县李云天所涉案件牵连甚广为由,请求其派员督办。 崔辉的奏章很正常,有时候巡按御史查案难免会遇到一些阻力,需要上书让皇上撑腰。 可是杨德民的这份奏章就比较有意思了,他并没有为李云天开脱,反而以李云天所犯案子重大为由请求派员严查,这就非常不合常理,没有地方官希望案子越闹越大,而且还捅到了天上。 在杨德民的这份奏章里,九江府七品以上官员悉数联名,恳请永乐帝严查此案。 如果换作一个普通的知县,日理万机的永乐帝绝对没有印象,可是李云天不一样,两年来发生的事情使得他记住了这位不愿意在京城熬资历而甘愿外放的新科进士,虽为一介文臣,但又不失武人的豪放。 不仅如此,李云天现在是忠勇侯的女婿,又是杨士奇的门生,这件事情看似只是崔辉与杨德民之争,实际上牵扯到了朝堂上纷繁复杂的局势。 永乐帝很清楚,随着他年岁日衰,朝堂上已经暗流汹涌,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而太子心性谦和,恐怕以后难免要被那些人所左右,故而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平衡朝堂各方势力的利益。 “臣杨荣,拜见皇上。”不久后,一名身材消瘦年过半百的老者走进了屋里,冲着永乐帝一躬身,拱手行礼。 这位老者就是文渊阁大学士杨荣,他刚才就在文渊阁处理公务,因此接到传召后立刻赶了过来。 “杨爱卿平身。”永乐帝虚手望上一托,示意杨荣落座,随后让人把那两本奏章拿给杨荣,等杨荣看完后不动声色地问道,“杨爱卿,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此事?” “皇上,臣以为这是一件好事,崔巡按和杨知府虽有争执,但都是一心为公,既然九江府上下恳请皇上彻查此事,那么皇上不如命人下去严加查问,看看湖口县知县是一个勤政爱民的清官,还是一个收贿索贿的巨贪。” 杨荣放下手里的奏章,抬头望向永乐帝,有条不紊地说道。 其实,他已经看出来杨德民写这道奏章的用意,虽然上面没有明说,但很显然是不信任江西巡按御史崔辉,这才让永乐帝派人下去督办。 “甚合朕意。”永乐帝闻言微微颔首,问道,“爱卿觉得何人下去查探此案为好?” “微臣觉得,刑部右侍郎罗庆资历深厚经验丰富,可作为主审,大理寺左少卿秦越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陈天勋可为陪审,另让户部和工部派员协助,前往湖口县勘察。”杨荣沉吟了一下,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永乐帝对杨荣所选的人选非常满意,随即下旨,让刑部右侍郎罗庆大理寺左少卿秦越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陈天勋择日启程,会同户部和工部官吏,前往江西彻查李云天贪墨一案。 “皇上,臣这里有几份今天新呈上来的奏章,觉得皇上可能想看,于是就带了过来。”等永乐帝下完了圣旨,杨荣从袖子里取出几份奏章放在了桌上。 永乐帝让内侍把那几份奏章拿了过来,一一翻阅,前面的几份奏章都是说的地方上的一些奇事趣闻,纯属博永乐帝一笑。 等翻看倒数第二本奏章后,永乐帝微微怔了一下,显得颇为意外,随后凝神看着奏章上的内容。 “湖口县以一县之力,竟然歼灭鄱阳湖水匪两千四百余人,这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了!”看完了奏章后,永乐帝皱着眉头望向了杨荣,并不相信奏章里说的事情。 原来,这份奏章就是九江府上报的剿匪大捷,杨荣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故而拿来给永乐帝过目。 “皇上,事实真假如何,罗侍郎他们这次前去一验便知。”杨荣已经想好了对策,从容不迫地说道。 “也好,如果他们胆敢欺瞒朕,朕绝对不予轻饶。”永乐帝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双目闪过一道寒光,他最讨厌的就是那些虚报军功的人。 说着,永乐帝拿起了最后一道奏章,杨荣的眼睛一眯,不动声色地望着他,查看着永乐帝脸上神情的变化。 “告诉汉王,他的心意朕领了,让他好好地封地待着。”翻看了一下奏章后,永乐帝的脸色变得有些复杂,把奏章合上往一旁一甩,向杨荣说道。 杨荣闻言心中暗自摇了摇头,汉王朱高煦在奏章上希望能来京城侍奉永乐帝,以尽孝道,可永乐帝竟然拒绝,看来对朱高煦仍有戒备之心,防其再与太子争嫡。 京城的这淌水,随着永乐帝的老迈是越来越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