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_第一百七十八章 定国军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八章 定国军制 (第2/2页)

;卫的统称“指挥使司”设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全事四人正四品,卫镇抚二人从五品,经历一人从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吏目一人从九品。仓大使、副使各一人,各司其职,逐级负责。一个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兵员一千一百二十人;千户所设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所镇抚镇抚是专管军纪的官员,百户缺员时可代百户行使职权二人从六品,吏目一人。一个百户所下辖两个总旗,兵员一百一十二人;百户所设正六品百户一人,从六品试百户一人。总旗下辖五个小旗,兵员五十六人;小旗管辖十名士兵。

    其实大明的这种军队编制已经十分贴近于另一个时空的现代军事编制了,比如说小旗相当于班、总旗相当于排、百户相当于连、千户相当于团,而卫就相当于集团军了。

    但是朱允坟总是还觉得缺少点什么,自从上次“忠”字勋章给大明军事学院的学员,看到所起的作品,二辜有所醒悟。回到京师后,曾经专门召集丰将们研究火明巩行的军事制度。

    才现,大明在开国之初早有规定,非战功不得受封、不得享受世袭罔替,所以,一般情况下,军官家庭如无特殊变故可世代为官,终生享受恩科优给。士兵家庭只能世代为兵,有因军功或王事获得擢升的也是凤毛麟角。

    这一点极大的限制了军事人才的现,压制了士兵的积极性和进取之心。这种不平等的制度把军户的地位一度压制的很低很低,甚至有很多士兵以身为军户为耻,生逃兵的现象。

    这代表着什么,就是代表着军队严重缺乏着激励制度,朱允烦虽然没有什么管理经验,但旁敲侧击的也了解不少企业管理,对于最基层的人员缺少激励制度,而军官又是早滞保收、可世代相传的铁饭碗,在短时间内或者是战争期间可能不明显,因为至少士卒们还有盼头,但走到了和平年代,军队就会成为**的大染缸。

    士兵升迁无望,浑浑噩噩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军官们没有了后顾之忧,世代为安,终生享受恩科优给。也难怪都是不思进取,以至于消极备战,本来以武立国的大明,到了中后期屡屡被外族欺负。

    当然,针对不同的战争,也制定了不少奖惩制度,比如说为防止海上偻寇进犯,特别规定了制定擒获偻寇升赏格:凡各卫指挥获偻船一艘及贼者,全事升同知,同知升指挥使,仍赏白金五十两、钞五十键;千户擒获者升指挥全事;百户擒获者升千户,其赏给与指挥同。在船军士能生擒及杀获偻寇一人者,赏白金五十两;将校军士在6地与偻寇交战能生擒或杀获一人者,赏白金二十两、钞二十镂。

    光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奖赏一般还是针对军官,而对于普通军士,没有战功,基本上都是靠军饷度日,就算是有了战功,最多也是奖励一些钱财,能够因此而当上军官者是凤毛麟角。

    不过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朱元璋还是想了一定的办法,最有成效的就是军队大练兵,例如考核弩兵有两个项目:即射程和命中距离。射程,带队军官必须达到一百六十步,士兵必须达到一百二十步,以射十二箭六箭达标为合格;命中距离五十步,以射十二箭六箭命中为合格;其他各军兵种各有规定。为了检查练兵效果,每年必须抽调各卫所兵员的五分之一进京进行御前验试,距离京城较远的各卫所由兵部派员到都司所在地集中监督进行,逐年轮番更替,五年为一个周期。在验试考核过程中,以卫为单位各项指标都达到规定的,军官逐次分别记功,士兵赏六百钱。此后又规定无论军官或士兵都赏赐现钞分三个等级,外加往返路费。达不到规定的,将领自指挥使以下:所统军士有三份至六份不达标的,次第夺俸;七份以上,次第降官直至降到军士为止;明年再验试仍不合格的,士兵配云南戍边,军官带罪从征,总旗和小旗降为军士。从中可以看出,对军官的降职能大刀阔斧,时士兵的提升却非常吝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