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_第一百八十四章 通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四章 通牒 (第2/2页)

修撰《太祖实录》的他,马上翻出先皇在给高丽国王敕谕中所说:“数州之地,如高丽所言,似合隶之:以理势言之,旧既为元所统,今当属于辽。高丽之言,未足为信。”给予反击。表明了先皇对于铁岭冉北土地和百姓持有的明确态度。

    可怜李舒以一人之力对技整个大明朝堂,纵使他是孔明转生也不足于狡辩,这么多人,就算是黑的也能说成白的,更何况所陈说的都是事实呢。只得谢罪,并说自己只是使节而已。待立即返回朝鲜请命,但请皇上给予宽容罢了。

    朱允坟定下了基调,第一。大明不承认李芳远的合法性,第二,必须还政于李芳果嫡子李烁,第三,置铁岭卫一事无可避免,朝鲜上下必须给予配合。

    其他就不在多言,宣布让李舒退下,休要妨碍朝政之后,李舒狼狈而出,顿足长叹,没有想到大明皇帝突然变得十分强硬起来,也是现在李芳远他们未曾料到的。

    而大臣们面对着皇帝的突然变脸,也是有些暗喜,看朝鲜,而可想北平的下场,只是今天燕王在朝堂之上的表演,让他们也觉得有些凄凉而已,想不到以雄才大略著称的燕王,现在会落得个如此田地,希望能在说服朝鲜的同时,也能说服自己吧。

    大家都在期盼着皇帝对于北平的强势,过了几日,张信、尹昌隆从日本出使归来,言道,日本国王足利义满答应协助追拿袭扰大明海疆的偻寇,并称皆是大内氏唆使家臣所为,请大明皇帝原谅不察之过,请请求和大明恢复通商之利等等。张信被单独接见。问及朱允愤单独交代其尖办的车信却是请罪不已,原来朱允恢让他见到足利义满之后,设法说服足利义满。由大明出兵,两面夹击的办法,彻底消除隐患,但是老jianian巨猾的足利义满那里肯答应,只是推搪,最后张信只好铩羽而归。

    朱允坟本来也没有想到过成功,只是像一个可能性而已,其实出兵协助足利义满打仗,不过是一个借口,寻个机会控制日本的部分地区才是真的。既然足利义满不上当,那以后再说,反而更使朱允坟有了借口出兵日本。

    遂安抚了张信几句,调其往礼部为员外郎,协助筹备太祖高皇帝的三年之祭。

    大臣们等待皇帝对北平给予定性,但是等到四月十五仍然没有半点消息,而已经去世三年了的朱元樟,却迎来了他自从登基以来,到死也没有尝到过的大团圆。基本上直系子孙全部到齐,除了北平的朱高炽之外,皇子皇孙们都来到钟山皇陵祭拜太祖高皇帝。

    其中的隆重和奢华就不必多说,礼部为了宣扬这次大祭,使用了诸多手段,南京城内一片素白。京师至钟山的官道两旁都有被驱来的百姓做哀伤状,停止了全城的酒肆茶察和一切红白之事,只为了彰显此次的隆重。

    因为三年代表了一个里程碑,三年不该祖制,可谓之孝道,过了三年之后,就可以适当的施展自己的主张了。因为皇帝无论是纳妃还是一些事情,总是把孝道挂在嘴边当借口,而这次适逢诸王齐聚京师。而先皇过了三年大祭,要是不作出一些举动。群臣会大失所望的。

    再想起皇上对北平的容忍。难道是为了在先皇的三年大祭后爆,诸臣如此想。

    果其不然,稍后几日,准备召开宗室会议之前,朱允坟降旨。大意是这样的:鉴于北平之事,燕王世子不遵皇命,不吝百姓疾苦,在规定的时间内,一直狡辩于诸多原因不肯回京,皇上在无奈之下,废除燕藩,同时,赦免周、代、齐等诸王之罪,允许其参与宗室会议。

    也就是赦免诸王,独留朱高炽一人不赦。但原燕王朱林,功在国家,北平之事与其无涉。但即令废除燕藩,遂改封朱林为勇王,改封次子朱高煦为勇王世子。岁禄亦为万石不再削减。也没有提及封地之事,皇帝既然不说,那么也就没有人敢出声问及。

    未及多久,冬颁布诏书,夺朱栩晋王之位,册封晋王世子朱济禧为晋王,而改封朱栩为智王。岁禄依据勇王朱林惯例。

    不过这次的诸王齐聚京师。也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了,为此,朝廷上下出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控制,因为谁也猜不透皇上的真实用意,只想着最坏的打算。

    诸王的亲卫已经被控制在采石矾大营之中,不允许随意外出,就算是家在京师周边的,亦不允许回家省亲。进京藩王居住在各自的府邸之中,一应仆役、丫鬟皆是由家人府重新安置。安全方面则是抽取羽林军中将士充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