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_第二百零二章 准备结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二章 准备结束 (第1/2页)

    二夜。按察使徐庆本府邸的后堂,幽静的曲径铺着层册愕叩月光。花木假山浸沉在朦朦胧股的月色里。曲径的尽头,是一座小巧的二层楼房,月光中勾画出一个,古怪的暗影。

    楼上最东边的房子里灯烛辉煌,一排整洁的书柜,插架琳琅秋让,乱叠,正面墙上挂着一幅元人无名氏的《春雨田耕图》,两边的对联是笔力厚重道劲的颜体字,出自老夫子刘三吾之手。

    上联是:天下苍生待霜雨;下联是:此间风物属诗人。

    这是一副巧妙的诗句集联,上联是南宋江湖派诗人戴复古的名句,下联为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诗语。足见刘三吾对于徐庆本的希望。既希望其做一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父母官,同时也赞扬了徐庆圣对于诗词的造诣。

    徐庆本倒背着双手,在两张字画前,审视良久。看着看着,眉宇间的纠结越来越突兀,心里又想起白日的三司聚会。张震和俞士贤到底是什么心思,和他们同僚多年。也不是看不出来,这个事情要是在平常。本来就是一个抬不上桌面的事情。那个州府里面没有一部分恶人,身为提刑按察使多年,徐庆本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没有做过,也按照老师刘三吾的教诲,秉公执法,绝不询私情。昨日他刚审理一件强占民女案。一个横行乡里的恶伸。妄图贿赔知县了却自己的罪恶。他十分震怒,处罚了知县。在公堂上依法打了这个恶伸板子,将民女当堂交还她的无依无靠病容满面的老父亲,父女俩感激涕零。头不止,连呼青天大老爷。他心里充满着欣慰。

    可是今日三司聚会的情况看。这明显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宗叛逃匿案,表现的很奇怪,本应该大张旗鼓的钦差大人想要息事宁人,而平时对这类案件捂都怕捂不严实的布政使俞士贤和陕西都司指挥使张震,却想将此事轰轰烈烈的宣扬起来。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白天他默契的选择了沉默。而到了夜里,却对这件事情开始怀疑起来。想起了平日和布政使、指挥使的貌合神离,想着今天自己也被牵涉进来,这不像是陕西官员的排外作风。再加上钦差大人暧昧的态度。使他感到很多很多。

    徐庆本想到一点,浑身一震,不禁有些抖起来。竟然连族叔徐三武走进来也没有觉。徐三武算是自己侄子的幕僚。看到这副情景。于是问道:“庆本,这么晚了”唉,你又在想拿河县逆的事情吧?”

    “叔叔”徐庆本想通后。叹息道:“别小看这桩案子,后面隐藏着的事情。

    “还是那句老话,不该自己管的事情,绝对不管,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想那么多做什么

    现在徐三武在府中十分得力。随手从桌上的捡起一块麻酥,塞在嘴里嚼着。继续说道:“你身为按察使,掌管全省的刑名案件,皇上前年有诏谕按察司礼数都察院,和他们不相往来,何必去插这一手呢?。

    “叔叔,你哪里知道,如果钦差不在,我自然无需去管,但是钦差迟迟逗留西安城,今日又是借着钦差之名召集。我岂能不去,就是装作不知,那也不成啊!”徐庆本皱着眉头说。

    他心里也知道,皇上在地方上决议实行三权分立,各不统属。但是地方上有地方上的为官之道,虽然谁也管不住谁,但终究大家有同僚之宜,他也抹不开这个,面子。

    “那说说看。刚才皱什么眉头,你一向清正廉洁,执法不阿,在陕西行省,谁人不知哪个不晓?难道跑了一个与按察司无关的人,就那么大的愁绪吗?。

    徐庆套也不知道该怎么向叔叔说起,这其中的意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过想了半天,还是旁敲侧击的说道:

    “叔叔,你还记得我去年办的一个案子,说商贾王家文私自往河县运送粮食、食盐看到叔叔似有所悟,又加大点力度继续说道:“那王家文最后供称,他是开封商人俞力所托,俞力身亡,最后不了了之?。

    “呵?”徐三武吃了一惊。这才想起了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