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_第二百二十一章 战争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一章 战争开始 (第2/2页)

这一切几乎是在三天之内完成,在对马岛面对着紧紧包围的渤海水师发出绝望的叹息时,南京紫禁城内,朱允坟的案头呈送一卷从威海飞鸽传书过来的字条,是方明谦的笔迹,上面没有禀报战绩,也没有请示什么,只是写着四个字“皇上圣明”。

    大臣们经常说的这四个字,代表了计典的成功,代表了皇上所料不错,是日本人率先对大明水师的故布疑阵发起偷袭,是代表了大明仍旧站在正义的这一边。

    ,正沤比北

    如果是自己放火烧船,方明谦传来的字条上会写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已经不妨碍朱允坟在第一时间作出对于日本的宣战。

    无论是大明百姓日渐熟悉的《大明周报》,还是朝廷之上大臣们的话题,仰或是邸报中传抄的消息,都毫无意外的在朝廷的掌控之下,传播着共同的噩耗。

    “偻寇再次袭击大明水师”大明渤海水师比武定侯殉国那次还要惨重

    被朱允坟发明出来的感叹号,像鼓槌般的,一下又一下敲动着大明天下百姓那早已经平静的心扉,自从上次北伐迅速的胜利后,大明境内已经很少听见战卓的声音了,当然也不代表大明百姓就甘于平静。

    在《大明周报》刻意的引导下,最近几年,琉球即将内附,安南臣服,昔日的蒙元余孽哀求大明要求通商,朝鲜战战兢炮的度日,女真人内迁的人其越来越多,乌思藏进贡,云南各族献出祥瑞

    很多很多事情,无一不在满足着大明臣民的自尊心,在他们心目中,建文大帝文治天下,四夷来朝、八方来贺的日子来临了,可是在这个关口,传出了大明水师再次遇袭的消息,还是偻寇。

    一个“再”字,一个,“还。字,勾起了大明朝野之间的多少回忆,想起了在建文二年时的那场悲剧,不过被随即而来所谓的靖难而淡化,但是现在提起来,想起了阵亡的三千余大明将士,想起了损失上千艘的战船,想起了殉国的武定侯郭英

    而且这次《大明周报》上所述,此次损失超过上次,虽然没有公布数字,但百姓以为是害怕百姓们伤心,丝毫没有怀疑其中的水分。

    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来。大明愤怒了。

    朝堂之上再次团结起来,出乎预料的是没有人提出所谓的派遣使节前往日本斥责,而是异口同声的纷纷作出讨伐的奏折,稳重如方孝孺、老迈如冯胜、年轻如血气方网的刘超,不同层次的人,通过不同的渠道强烈的表达出自己所代表阶层的想法。都共同的认为大明应施展雷霆之怒,以震慑蛮夷小民。

    参谋部甚至迅速做好了调兵计划,奏请皇上调集大明广州水师、福州水师部分兵力在山东集结,准备补充朝鲜海峡的战船损失,随时做好攻击日本本土的打算。

    朱元璋洪武初年时,大明百姓的血性又回来了,当然,现在军户制还未改变,民间所报名参军者不多,更何况。国内的生产更为重要,都报名参军谁去种地呢?大明现在刚才七千万人口,面对这么广阔的疆土,真正的是地广人稀,需要的是大量的劳动力。

    不过此次事件,激发了很多读书人放弃科举的打算,转而投笔从戎,对手数开门接受民间报名的大名军事学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

    先不说朝廷和士林之中,就说在民间。同样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老百姓对于皇室盲目的崇拜当然是跟着愤恨偻寇,而对于商贾来说,更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

    大明水师为什么遇袭,那是因为在远洋驻扎,为什么在远洋驻扎,是为了剿灭海盗,那又是为什么要剿灭海盗呢?还不是皇上为了开放海域,发展海商做准备和筹谋。

    内厂情报处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在皇上的授意下,进一步的演变成这种说法:偻国不想大明水师的力量壮大,就是为了称霸海上,想左右海上贸易的局势,想独揽海上的利益。而之前偻寇的不断袭扰大明海域,逼迫洪武皇帝无奈之下禁海,现在又想给建文大帝压力,迫使大明水师出不了内河

    对于商贾来说,利益是最重要的,特别的南方沿海的商贾,对于远洋贸易的利润是知道的,在这种利润的驱使下,那里去想这种谣言的合理性与否,只是用痛恨的眼光看着昔日带给他们巨大利润的偻寇,这品消吼旦下,杭州的几个家族率井采取了清理日本人的举祝尔将自己队伍中的日本人都隔离出来,等待事态发展看如何处决这些偻寇。

    甚至有的激进的商人,已经开始驱离或者以诛杀的方式对待日本人,在大明境内的日本人陷入了尴尬和危险之中,就连是前来大明学习的日本和尚也不能幸免,受到了一致的排斥。

    伴随着排斥日本民间渐渐高涨的呼声,《大明周报》头版头条的公布了一个惊天的消息,日本国王自称为天皇,文章是一个叫萧时中的士子写的,从隋书中所记录偻国给隋帝的国书的纪录为“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开始讲起,历数日本的狂妄自大,擅自称皇。

    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日本国内的不轨,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言辞之中,就有国无二君之说。本来,日本有天皇的存在,在沿海一些商贾的心中已经不算是件奇怪的事情,但是从来没有人放在桌面上认真去探讨过。不过认为那是一个笑话而已。

    但是在萧时中文章的后面加印上朱允坟亲手的批语,只有六个字:“联不安,乃至怒!”

    这六个字对于大明朝野之间算是一种暗示也好,算是皇上愤怒也好,但无疑为正在左右摇摆的人指出了一个明路。

    是啊,自古以来国无二君,谁能容忍在自己身侧又出现一个皇帝呢?而且还有“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之说,这已经不能当做一个,笑话去看待了。匹夫之怒,血流五步,天之子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偻国不能存在了,存在即是大明的耻辱。

    有心人这么的说着,这是在酒楼里面。公众面前肆意的引导着舆论走向,就算有些读书人觉得这句话的血腥之气太浓,但也不敢说出反对之言。

    当初朱允坟创建六艺书院的好处慢慢体现出来,特别是朱允烦登基之后,玄意的复制六艺书院的模式去建设别的学院,除了不让人读死书之外,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的君子六艺是最终的目的,这许多年过去了,新一代的读书人成长起来,不再是一个个弱不禁风的书呆子模样。

    在读书的同时,又以骑射为荣,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尚武之风,就连说话也要比旧日的那些腐儒强硬了很多,以年轻一代读书人为基础,已经慢慢形成了不小的中坚力量。

    还有什么可说的,从大明水师遇袭的消息公布后,短短半个月的功夫,在大明的疆土之内就形成了几个转变,由抗议到斥责,由斥责到征伐,由征伐到问罪,由问罪现在开始慢慢灭其国的呼声。

    当然,现在对于要灭国还言之过早,朝堂之上的一些老臣认为,要那一个远离大明的小岛,还不如收服其心,要一个恭顺的日本国,只要对方肯放弃天皇称谓,只要对方能臣服,给予一定的教就足够了。要是将其灭掉,不是还要拍官员前去治理,那种蛮夷之地,去了等于流放。谁愿意去呢?

    而那些商贾们也是如此想,灭掉日本。他们海上贸易往哪里?臣服于大明的日本,与日本被变成大明的疆土完全是两种概念。在利益面前,他们才会这样想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