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三足鼎立 (第1/2页)
二屉衍圣公。当然不能不说大明建立以来孔家的发展历牲刁二 蒙元时期。借助其残暴的本性,元帝结束了南北宗的分裂局面。南宗最后一位衍圣公孔诛于至元十九年让爵于北宗,孔氏南宗失去了衍圣公,开始走向衰败。在此后的二百余年中。南宗政治上、经济上都大不如以前,家庙破旧了,无力整修,祭田免税特权被废,族人中入仕做官的很少,少数的几位也只是做书院山长、儒学提举之类的学官。 孔氏南宗在经历了一百余年的衰落之后。建文四年,在杨杰等人的奏请下,朱负坟下诏南宗重新复爵。正式授于南宗孔议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享受减免祭田赋税的优遇。中断了近一百五十年之久的孔氏南宗重新恢复袭爵,但其爵位低于北宗衍圣公,只相当于衍圣公次子。 但是天下士子出江南,从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就可以看出。北方的士子远远逊色于南方士子,由此天下人都已经认可了南宗正宗的地位,对北宗很少去关注。虽然都是孔子的后人。可是在士子的眼里却是天渊之别。 而且大明的第一代衍圣公孔克坚,在蒙元时期曾经任礼部尚书。知贡举之事。随后又擢升为陕西行台侍御史。当时李思齐与察罕帖木儿为争夺秦陇地区而相互攻杀,朝廷无力加以制止,看到蒙元的大势已去。孔克坚遂辞去为国子监祭酒之职。不再愿居官任职了,就以病为由谢绝了。回到故乡,在距今曲阜城十里多的地方修筑了一座别墅,名“终吉村”种植花草松拍及枣、梨、桃、杏等果树自乐自娱,直至元朝灭亡。 或许正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接到朱元璋的谕旨,孔克坚颇有点为难。一方面。他是元朝的旧臣,元王朝在北方还有一定的军事势力。未必没有转机;另一方面,朱元璋造反称帝,是个起事的“贼”。能否称霸天下尚未可知。为稳妥起见。他便以有病为由,派其子孔希学进京竭见。朱元璋对孔克坚这种首鼠两端的态度大为恼火,立即亲笔敕谕孔克坚,这份敕谕恩威并施,既表明我大明王朝仍将尊礼孔子,同时又威胁孔克坚:我朱元璋虽出身布衣。却也是一个皇帝,不容你不来朝见我。 果然,朱元璋的敕谕起了作用,孔克坚接到敕谕后,诚惶诚恐,兼程进京朝见。为了表示尊孔崇儒的诚意,朱元璋当即赐给孔克坚宅一区,马一匹,米二十石。令孔克坚回曲阜代祀孔子。 与此紧密相关联的是,朱云,璋一直厚待孔克坚的同时,对孔克坚之子、蒙元时所袭封的衍圣公孔希学也予以承认。充分显现了朱元璋利用孔子儒学巩固其封建政权的目的。 从这一目的出发,朱元璋对孔子后裔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高规格优礼:命孔希学继续袭封衍圣公。秩进二品。官阶为资善大夫,且每岁入朝,班亚承相,皆加宴春。朱元璋废除承相之后,又令衍圣公班列文官之首。衍圣公每次朝见,都给予优厚的礼遇。 洪武十七年正月孔讷袭封。朱元璋命礼官以教坊乐导送至国学。学官率诸生二千余人迎于成贤街。之后,孔讷每年进京朝见,皇帝都给符乘传。在蒙元时期已有掌书官、管勾官、典籍官、司乐官的基础上又新设知印一员、书写一员、尼山书院和诛洒书院山长各一员、孔颜孟三氏学教授和学禄各一员。各属官的任用。均由衍圣公保举,呈省擢用。 不但如此,比如赐祭田二千大顷,分为五屯、四厂、十八官庄。拨佃户承种。其所收入供庙祭及属官原给,余者为衍圣公俸禄。拨孔庙等洒扫户一百一十五户,在曲阜附近州县选民间俊秀无过子弟充应。下诏孔氏子孙皆免差发税粮了诏定乐舞生一百四十六名,礼生一百名,以供祭祀时乐舞赞礼之用。 可以说。朱元璋对孔子后育的优礼,奠定了孔氏的地位。朱负坟即位之后,在方孝孺、黄子澄等人的奏请下。又对孔子后裔进行了某些方面的优礼。继续抬高衍圣公地位。继续赐田。并镯免租税等。 但是杨杰等人却对于钦封的衍圣公不太认可,命永嘉学派名士黄磊、彰方等人为首。奏请以衍圣公弟袭封五经博士,主子思子祀事。不断拉高已经没落的南宗孔子后人的地位。其实,孔子后人无形中成为两派互相追逐的战场。 方孝孺要扶植曲竿孔氏的地位,而杨杰等人就要扶植衢州南宗在读书人之间的地位,两者起了很难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隐藏在暗处的。不能说透。也永远说不清楚的矛盾。 仅仅是文化的一种冲突也就算了,朱负坟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也出现了,那就是这两种矛盾终于开始在朝堂上对立,不但是有了党争之势。而且参杂进储君之争来。 朱负坟将方孝孺、黄子澄等人为领袖的儒家学派称为复古派。而将提倡事功之学的一个,江南儒家称为激进派。一直命令内厂监视着双方的举动。只要不起大的冲突。一些口舌之利就由的他们。 但是出来这两支儒家学派的分支之外。随着拜占庭传教士的进入大明,也产生了一种新的学派,当然这个学派依然披着儒家的外衣。 踏着威尼斯商人的足迹,西方传教士也蜂拥而至。建文十五年。大明全面开放海禁,基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