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_第二百九十五章 半山园(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五章 半山园(下) (第1/2页)

    删杰独到的思维和他与皇帝当初的亲沂是分不开的,但飞工刊他容易接受外来事物分不开,因为已经渐渐揣摩到了皇帝的想法。

    自从大明开放海禁以来,江淅一带的永嘉、永康学派,才是最大的受惠者,他们在开放海禁之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本来就是沿海最大的走私商,他们对海上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来和东南亚一带的商人都颇为交好。甚至同奥斯曼帝国、拜占庭帝国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甚至可以说,永嘉、永康学派基本上就是通过海上贸易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帖木儿败亡,朱林西征之后,大明境内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增长迅速。

    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尤快,出现了许多商品生产基地,如苏州、松江一带的纺织业,湖州以生产蚕丝著称。此外,手工业产品如杭州的绸缎,江西的瓷器、纸张,安徽的笔墨文具等也能大批生产。这为海上贸易的广泛开展提供了优厚的物质基础。

    虽然当时皇帝并未立即开启海禁,但是大家都看准了风向,在随时准备着,果然,建文十三年开启的海禁,已经不是为政治服务的,是“抚御四夷显示皇威的手段了。再加上耸时高丽、日本、琉球等国已经发入了大明版图,大明东面海域再也没有后患之忧的情况下,对于东南亚的经济、军事侵蚀更是迅猛。

    继安南纳入大明的版图之内后,南洋海岛各国已全部在不断的远航中被摆平,现在大明王朝的影响力延伸到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携着进入地中海的余威和印度的逐渐表面顺从,大明的海上贸易已经到了一个巅峰时期。

    之前,要对欧巴罗进行贸易,一般来说都通过奥斯曼和拜占庭进行中转,而现在威尼斯等欧洲商人已经不想再要中介人,随着双方宗教势力的相互交流,已经直接进行贸易,如此以来,更加开阔了杨杰等人的视野。

    商人逐利。而杨杰他们以学说为主的永嘉、永康学派人,则从欧洲等地的国家中,吸取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他们和所谓的超儒学派不同,超儒学派主要还是朱允坟所生活过的另一个时空的老招数,那就是文化侵蚀,他们以大明王朝所不了解的学识来吸引士大夫阶层,达到他们传教生存的目的。

    但是杨杰他们不一样,他们是主动吸收,从中间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加以吸收,行为自己政治主张的依据,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超儒学派和永嘉、永康学派,有着相同点,那就是互通贸易,提高经济的发展,而不同的一点,就是超儒学派暂时没有政治的念头,因为他们的根基实在是太浅薄,的永嘉、永康学派现在的学习,则主要是为了政治立场服务。

    这一点的不同。注定了出身于永嘉学派的杨杰等人,政治嗅觉要远远高于方孝孺和解诸等人。不错,是方孝孺事先看出立法院的重要性,但是杨杰却从立法院的日常运作中,感到了其中很大的契机。

    这个立法院不简单啊,而此次整肃朝纲中会起到什么作用,以当时的学识,根本没有人能猜出来。其实要是放在另一个时空的话,十分好理解。

    朱允坟这次整肃朝纲,就是想建立一套官员的监督机制,而在过了年后,他会下诏,重申立法院的职责,在此次的整肃朝纲中,他将利用都察院的御史们策动一斤。有一个的案件,然后每一个案件都交与立法院审议,逼迫其作出立法的心思来。

    这一步是十分困难的,为了走这一步,朱允烦成立司法部,慢慢培养司法部的办事流程和工作习惯,然后改为立法院之后,又抽取大明各省中的精英作为委员,为的就是这一天。

    而这一天到来之前,杨杰在猜测着,解猎在猜测着,而方孝孺却没有这个时间去猜测,他正在准备明年的佛道置辩,因为那是皇上布置的任务。但是杨杰、解诸等人的动作也没有能瞒得过他,为了防止有什么意外,他还是作出了反应。

    方中仁携着自己在北平网娶的小妾回到了南京,表面上心满意足。半个多月来忙着布置储娇金屋,一有空便溜回私宅指点匠人装修摆设。他的这个寓所在南京城里最繁华的承恩寺附近的一条小街上,离立法院院长铁锁的府邸不远,虽然比不得公侯王府的宽绰气派,比不得达官显贵私邸的豪华富丽,却也十分起眼。

    门楼围墙不奢华,因为方中仁现在只有一个举人的身份,并无官职在身,怕犯了朝廷有关居宅等级规模的规定,也怕过于引起人家注目起疑。方中仁和其父一样,一贯讲究务实,外表浮华则并不多在意。

    他继承了父亲的博学,但是又从传教士身上学到了许多灵敏胆大、沉着机警的情性。十多年来他和父亲不合,但是也没有妨碍父子间的情谊,此次父亲让他常驻京师的用意是什么,他知道,就是为了随时观察立法院的动向,所以才不顾本钱的在承恩寺附近,铁锁的府邸旁边置办了宅院,好方便接近。

    方中仁娶了两房妻妾都在宁海老家,所以在南京的宅第里只雇用了四五个家奴使女,客厅正房厢房廊房天井之外,也还有一片小小的花园。他把从北平带回的第三房小妾安置在花园边一座精巧的两层小木楼里。

    一带青砖花墙将它与花园隔开,本来就不大的花园便只剩下约摸五丈见方的天地小楼紧傍着河水,就显得风光绮丽。那座小木楼前青砖花墙嵌着一个圆圆的月洞门,月洞门外是丛丛修竹,一条短曲的鹅卵小径连着小花园的假山鱼池。进月洞门,是一个小小的院子,青砖铺地,两株石榴树,一张大理石圆桌围着四个小石凳。楼虽矮小但还精巧,楼下三间,一间小客厅,一间堆放着杂什用具;靠门的一间是使女住室。楼上是卧室,起居室,另一间则是书房。

    里面藏着十几年来方孝孺留在京师中的古玩字画,也有一架图书。

    十月月底的夜晚,虽然是在江南,也已经很凉了,方中仁站在楼上廊檐下凭栏远眺,天上没有月亮只有星星,显得辽远而深邃,想起了这一个多月的情形,他真的感到好累。虽然太子一系在京师有着很深的根基,但是对于接近铁锁的事情,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