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_第三百章 福州风云(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章 福州风云(三) (第1/2页)

    川月的福州,并没有因勾心斗角的时局而影响绿树生灿叫供…锦簇的美好景色。西湖少了郓王。游客明显地增加了,整个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增加了很多热闹的游船。但是谁能有郓王那样豪阔。于是整个景致也寂静下来了,丝竹管弦之声和女人艳笑之声,好像全都被朱栋带走了。整个一个美好的景色,就这么白白地给辜负了,好像缺少一些什么似得。

    老天爷似乎也不满意。妾坏了脾气,一会儿风,一会儿雨;一会儿燥热,一会冷寒。恨不得叫花落尽,令草地铺满泥泞,将整个的美景撕碎。变成一个浮躁而脏乱的世界。

    一夜风雨,将福州按察使盛鹏府第庭院中的灿烂桃花,吹得落红满地。一早起来的盛鹏,颇潇洒地着一袭白布圆领衫。跃着木屐。在曙光初照的庭院中漫步。光线还较昏暗,这年的桃花竟是那么红,那满地的桃花瓣。像血也似地在地坪中流淌。他心里隐隐感到一种不祥。大清早的,他是不愿往晦气的事上去想的。

    他出身于武臣世家,自从皇上重用哥哥。而又和太子接近之后。渐渐有了望族的背景,权贵的靠山小不过这些基本上都和他无关,盛鹏自己认为自己是纯靠勤奋,才得以进入国家的最高学府一一国子监。

    他在学院里以文名得到同窗们的敬重。也使他滋生了跻身政坛,集入朝廷的心思。他期望有一举成名的机会。机会终于来了。哥哥盛庸深的皇上的器重,身为军镇总督,又和太子结成了亲戚,守望相助,本来是有望延续盛家的兴旺的。

    可是哪里料想得到,他的期望越高。却也是失望越高。家族地位的稳固,却让盛鹏陷入了绝望之中,盛氏一族的繁荣,让很多人起了忌惮之心。对于盛庸的地个无可动摇,但是对于其家族的成员却是诸多限制。盛鹏在年合肥知府任上。由于唐赛儿那莽撞的作乱牵连,不仅被削掉官籍。还被送到偏远的辽东交给太子留用。这对盛鹏来说,是他企望仕途之初所得到的第一个惨痛教。

    一年之后。他又获得了第二次机会。那是也就是自己侄女,也就是太子侧妃的一句话。以这种殊荣,开始了他梦中的仕途,到通州做了一个知县。虽然只是一种从属主管官员办事的七品小官。但凭着他的文笔和钻营,几年之后,他终于以“校书郎”的迁升。进了东宫门下。虽仍是小官,但大小总算是个好的起步,是一个走向辉煌的。

    教使他学会了抑制漏*点控制冲动,力戒张扬;也使他懂得靠让的重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他经常细细咀嚼的诗句。到北平之后。他领略到临安当时官场的奥秘。很明显,要想在仕途上大发展就必须投靠依靠太子门下。牢牢地依附着他。

    于是,他费尽心机,将眼光盯住东宫的那一亩三分地,用他的媚笑和文章。打动了太子朱文本,得到了他的赏识,乘上了仕途的顺风船。渐渐由校书郎、太子洗马、左庶子,最后外放做到北平按察副使。到了今年,有迁升做了福建按察司按察使。已经是封疆大吏了。

    盛鹏这几年来是成功的。他很满意自己的钻营谋略。他采用的是中庸之道,既同流,又不合污。他在政治上紧随太子东宫,但生活上却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就是在官场上,他也是对太子依而不赖。做得含而不露。所以人们虽也知道他是太子一系的人。却并不觉露骨,还常给人以他并非太子一系的错觉。特别是按照大明律例处斩了那王朱栋的侍卫之后,让初来福州官场的他赢得了不错的声明。这次的表态。做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既没有得罪那王朱栋,他自己也给众人留下一个不属太子一系的印象。

    牙,坟整肃朝纲之时,择任他为福州按察司按察使的原因吧。福州毕竟属于皇上的。而不是属于三皇子的“哇”的一声嘶叫。一只黑老鸠从屋后的一棵梧桐的秃枝上,掠过了庭院,悲鸣着飞向了远方。他的思绪被不愉快地打乱了。“这是不祥之兆呀!”他心里不高兴地这么想。

    他仰天远望,远远的天边还重叠着层层灰云。

    灰云在诡谪地缓缓滚动,那是昨夜里风狂雨暴的残云吧?它似乎还挟着那种震撼天庭的余威。看着看着,他不由长叹了一声。

    他想起了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想起了自己的使命,一直尽量避免不去想他的事情一件一件的涌上心头。

    最歹毒的还是和尚啊,这些平日吃素的和尚,看着慈眉善目的。却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幽灵”。

    事情起源于佛道置辩的渐渐进入尾声。佛教的败亡不可避免了。一直芶延残喘的智光和尚,也看出了大势已去。而佛门唯一的希望。就是对自己信服的太子朱文举。只要能挽留着自己佛门在太子心中的地位,只要太子能顺利登基,智光相信,就算是佛门暂时消亡。在经过涅巢。太子登基地个稳固之后。佛家也会渐渐开始兴旺的。

    于是智光用一己之力拖住方孝孺等儒学名士的精力,却为太子献上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