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七章 淑妃的心思 (第2/2页)
得到半点风声啊,自己和二皇子一系也明争暗斗了数年,该布置的棋子都布置了,按照道理说,如果出现这样的事情,自己应该知道才是,不会这么猛然袭来。那不是二皇子一系,难道还是刚刚回京师的太子党吗? 那些腐儒,声望是有,但是绝不敢挑战皇帝的底线,动摇大明的根本吧,而六艺学院,就是大明的根本之一,至少读书人都是这么想的。 这消息淑妃是确信无疑的。在皇帝下诏准备出海、下诏太子监国之后,什么事都会发生的。难道皇上就是希望这么乱吗? 这种情况之下,让她该怎么办? 皇帝如果不是明年春天就要出巡,杨蝶可能还会慢慢的等待时机,为儿子打下更好的基础,反正皇帝的身体一向很好,而朱文宇又是最小的儿子,不及,不像是老大、老二,现在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年纪,潜邸的家臣都换了几届了。就算是老大、老二不着急,他们手下的家臣也着急啊! 着急就会出差错,那就是杨蝶的时机。也是自己儿子朱文宇的时机,但是这一切,都随着皇帝的一道旨意失去了平衡,一切不得不提前运作起来。 到底是谁在搅局?这个问题困扰了杨蝶好久。慢慢的将字条在手心中揉碎,随着漫步撒在了坤宁宫的周围,杨蝶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也并没有进入,半晌,竟然又渐渐的朝奉天殿的方向走去。 这次,并没有要求通报,杨蝶转过屏风。与礼部尚书谢伦打了个照面,谢伦赶忙施礼。淑妃杨蝶鼻子踪了哼,看也不看他一眼,径直走进了西阁。 “蝶儿。”还没等她站定,朱允炆抬头看见,并没有责怪他直接进入,而是劈面问道:“你都知道了?” 早已准备好回答皇帝的责问,说:“皇上英明。太祖皇帝立有条律,后妃不得干政,臣妾不敢多言。” “朕要你回答,有甚不敢言语之理?” 朱允炆的话语中有了一丝嘲弄。但是不知道是嘲笑杨蝶,还是自嘲而已。后妃不得干政,是朱元璋定下的。但是在自己这里形同虚设,不过当初应用杨蝶父女来运作内厂时,真的没有考虑这么长远,看来自己不如朱元璋良多啊。 “臣妾遵旨。依臣妾鄙见,靖海侯门前之事,只是一些不明真相的学子受人煽动,一时冲动之举,朝廷只需派遣大员前往安抚,自可轻易平息,而皇上昨日已让小维meimei前往齐家,是画龙之举,臣妾......,” 朱允炆嗯了一声,杨淑妃嘎然止语。 “说下去呀,朕听着呢。” “是,”杨蝶见皇帝眯着眼,并无不悦之态,接着说道:“但是六艺学院之事,已经动摇国本,所以臣妾希望朝廷彻查,但是相信与太子殿下及两位皇子无关,恐怕是另有其人,臣妾想一定要倾尽朝廷之力,也要将此举抹杀在萌芽之中......。” “好一张伶牙利齿。”朱允炆抿了口茶,挪榆说:“你随朕三十年了,今日第一次发现,原来朕的淑妃,不但擅长权谋策划,还是位能言善辩的巾帼英才。” “恕臣妾直言奏呈。”杨蝶一时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但为了把自己连同儿子朱文宇置身事外,也顾不得许多忌讳了。接着闪烁其辞地补充说道:“皇上圣明,乾纲圣裁,其实臣妾毋需多言,也自然放心。” 生疏了,与皇帝的距离已经渐渐的远了,这是杨蝶此刻心情的表现,近十余年来,随着儿子的成长,她的心思也全在朱文宇身上,却不知不觉中与皇帝的距离拉远了,再也恢复不到皇上潜邸,或者是建文初那些年的亲密了。 “那蝶儿的意思,这一切都与你,与内厂无关了?” 朱允炆问的很直接,没有半点犹豫,要是换做别人,恐怕无论是或者不是,都会被吓的颤抖称一团,但是杨蝶却听到了“蝶儿”的称呼,却算出皇帝并不想真的怎么样自己,最多不过是敲打一番,连忙回道:“皇上,的确无关,为了表明心迹,臣妾愿自锁深宫,请皇帝派遣得力之人彻查,结果出来之前,臣妾愿意在宫中守候。” 摇摇头,朱允炆道:“那也不用!!” 停了一下,慢慢的继续说道:“大明安稳的太久了,以至于大家都忘了很多事情,江山是太祖皇帝拼打下来的,那时蒙元之祸刚刚平息,太祖用严刑苛法整肃江山,朕登基这几十年,一直想平复当初的影响,可能是这样,才让大家以为,朕是软弱可欺的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