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09章,最后一步  (第1/1页)
    “在普通人眼中,圣人是无所不能的。    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念头,就能控制普通人的生死,提高或废去一个人的修为。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这世界上,还是有一些事情,是圣人无法办到的。    比如说,圣人无法创造和自己实力相当的另外一个圣人。    任何人或物,都有其极限。    圣人如此,我体内的漩涡,也同样如此。    吸收能量,总会有饱和的一天。    当我体内的漩涡,吸收到足够的混沌能量,成为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时空曲率无限大的点奇点后,我便拥有了开辟世界的资格。”    “所谓的天开辟地,事实上,就是开拓宇宙空间的过程。    小千世界、中千世界,这两种位面,宇宙的起源,是大爆炸。    在这两种世界中,宇宙是由奇点大爆炸而来,而这个奇点的来历,则是来自宇宙的无限压缩。    宇宙大爆炸之后,空间一直在膨胀,但这个膨胀可能不会一直下去,它也是有极限的。    当到达极限的时候,宇宙就开始向内收缩,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越缩越小,最后又变成了一个奇点。    奇点然后再发生大爆炸,原来宇宙的那些物质再次被释放出来,又开始不断膨胀,形成星系和各类天体。    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因为其自身规则的不完善,宇宙和人一样,都会经历生死轮回。    诞生和死亡,就是一个轮回。    所以这里的强者无法超脱,最多只能存活到宇宙寿元的尽头。    可大千世界不同,能够创造大千世界的存在,早就超脱自身世界,迈出贯穿无量诸天世界的大时空长河,做到真正的不朽不灭。    天地灭而身不灭,万物朽而自身不朽,纵然虚空崩塌,时间不存,然则自身却是万古长存。    这世间没有任何力量,能够磨灭这等存在。    这样的存在,所创造的世界,是没有寿命一说的。    所以这样的世界,也根本不会灭亡。    盘古开天辟地,开天之后,他身化万物。    看上去,是成功了。    可洪荒世界,经历诸多劫难之后,还是渐渐没落,一点点在走向灭亡。    所以,我虽然有幸亲眼目睹了盘古开天辟地,但是他的做法,只能让我生出感触,却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    至于秦羽,他能开辟宇宙,实在机缘巧合下,进入了鸿蒙空间,和我目前的情况,完全不同。    两者虽然对我悟道,有比较大的帮助,但是在我开辟宇宙空间是,能够给予我的参考价值,都不会很大。    那么我的世界,到底该如何开辟。    开辟的同时,又如何保证,自己能控制好那个度?    不会因为剧烈的爆炸,而伤害到自身?    奇点的能量,实在太过于庞大了,若是无法全盘掌控,贸然开辟,我怕是十死无生!”    行百里者半九十,随着武秋生,距离最后一步越老越近,困扰着他的问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的越来越多。    武秋生虽然见多识广,但他的见闻,完全不能生搬硬套,最多只能借鉴其中的一小部分。    具体实施起来,必须另想办法,否则等待他的,就是死亡。    “到底该怎么做呢?”    一时半会,武秋生也想不出办法。    他只能不断的用混沌之气,强化自己的身体,以期在某一天,自己的这具身体,能有足够的抗压能力,抵御住奇点大爆炸。    然而,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    即便武秋生见神不坏,身体素质远胜于同级别的亚圣,但是当他调动混沌之气,把自己身体强化到极限时。    对于抵御起点大爆炸的信心,依然不足一成。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在我之前,不止一人,走过这条路,并且成功了。    他们是怎么做的?    他们用了什么样的预防措施,才成功创造了大千世界!”    武秋生再次陷入了沉思。    此时,漩涡内聚集的能量,已经十分庞大,隐隐有了脱离他控制的范畴。    若是在漩涡吸收完毕之前,武秋生还想不出答案,那么他很可能会在爆炸那一瞬间身亡。    “大千世界,大千世界。    九州大陆。    对了,九州大陆!”    这个问题,足足困扰了武秋生,十多个量劫。    直到某一天,他突然福至心灵,想起了九州大陆,想起了自己在九州大陆外,看到的大道fa轮。    九州大陆之上,各种各样的法则,为什么会分布的那么均匀。    为什么会像一个圆形的钟一样,包裹着这个位面。    这个巨大的钟,对于整个位面的作用,莫非真的只是让人领悟。    有没有可能,这是某种防御措施?    想到这里,武秋生渐渐兴奋起来。    按照之前所想,他在尽力减缓漩涡,吸收混沌能量的同时,在漩涡外围,构建属于自己的大道圆盘。    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武秋生首先在自己的大道圆盘上,构建的就是阴阳二道。    阴|为黑色,阳为白色。    两者如同一黑一白,化作一条阴阳鱼,将整个圆盘一分为二。    有了初步的模型之后,武秋生再尝试往里面添加五行元素。    五行相生相克,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    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    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长石,故土生金;    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润燥流津,销金亦为水,所以山石而从润,故金生水;    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也。    虽然武秋生对着这五种法则的领悟,有多有少。    但是在阴阳二气的辅助,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之下。    当武秋生找到某个平衡点都,这五种法则居然自发的,一点点开始壮大起来。    “原来如此!    我说之前那些人,如何能够做到领悟每一种法则的。    原来,根本不需要全部领悟,只需领悟一小部分,然后按照相生相克的原理,剩余的大部分,就能自行推演出来。    至于剩下没有推演出的,在掌握了大部分五行法则的条件下,想要领悟的难度,也会小上很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