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小户原是大富家 (第1/1页)
赵老汉所在的赵家岭也位于饮牛山南麓,从林家岙往东南方向十二里,处在一片小丘陵地带,因为离得饮牛山较远,所以赵家岭多以务农为生,围绕小丘陵而上,层层梯田,种着黍稻,有溪流从岭上流下,汲水灌溉也较为方便。 时至冬日,连绵的梯田早已收割,只剩下冻得开裂的黄土,以及收割后零星散落的秸秆,在薄雾弥漫的早晨,结了一层晶莹的白霜,如有人踩上去,就会不时发出清脆的断裂声。 玄清一路走来,倒也遇上了几波村民,冬日农闲,大都是去镇上寻些短工,贴补家用。 附近的村民大都听说过玄清,在闲汉聊天吹牛的过程中,往往把玄清描述成神通广大、三头六臂的神仙中人,从进村开始,在众人或好奇、或怀疑、或崇敬、或害怕的目光洗礼下,玄清施施然的来到了赵老汉家。 此时的乡下之民,大多不识得字,一辈子被捆绑在土地上,除征发徭役,多数连县城都没去过,但有热闹可瞧,无不争先恐后,以为谈资,但奇怪的时,在玄清打听赵老汉家时,本来较为热情的村民忽然变得躲躲闪闪,虽然最后告知了方向,却没有一个人跟随前来看热闹,仿佛赵老汉家像是瘟疫一般。 玄清不解其意,便也不再理会。 赵老汉家处在村子外围,离得最近的民房尚有百八十米,砖石围墙,青石大门,门前石板铺地,四围近有一亩多地,玄清还未进入,便已能从外面看到灰瓦遮顶的宅子,良田虽还未知几何,但只看这宅院,便不会是像赵老汉所说的小富之家。 每个人都有些隐私之事,玄清也不以为意,稍微整理了一下衣冠,上前轻轻拍了下门上的兽环,金铁锵锵的声音,清晰的传入里间,就听有人喊了一声:“谁呀?” “福生无量天尊,贫道玄清,奉赵居士约请而来。” 清漆大门“吱呦”一声打开了一道掌宽的缝隙,玄清看去,就见一个清秀的少年从门里往外张望,青衣小帽,却是个仆役。 那小厮也就十五六岁,待看清了玄清的模样,这才打开了一边的大门,走了出来:“仙师安好,请您稍待,我这就去请老爷。”说完,行了一礼,转身进了院内。 玄清暗暗咋舌,良田美厦,尚有仆役,外称员外,内尊老爷,这怎么也不像是小富之家能达到的,如果不是有功名在身的举人、进士之家,便是堆金积玉的大富人家。 不多时,就听到门内传来匆匆的脚步声,转过影壁,赵老汉快步走了过来。 此时再看赵老汉,却早就不似之前的寒酸样,锦缎玉佩,裘衣披身,就连一向古井无波的玄清也是为之一愣。 “道长,道长,你可算来了”赵老汉奔到近前,一下子攥住玄清的双手,原本有些愁苦的脸上,不由得轻松了些许。 玄清不着痕迹的抽回双手,作揖道:“福生无量天尊,赵居士好大的家业啊。” “道长说笑了,道长说笑了,如今朝廷律法严峻,哪里还敢随意露富。” 玄清笑着,点点头,当朝太祖穷苦出身,对为富不仁之辈恨之入骨,虽不至于对天下富户赶尽杀绝,但每每苛以重税,让富户人家苦不堪言,太祖去后,逐渐得以放宽,但当今天子颇有乃祖遗风,令天下富户都有些战战兢兢,不敢轻易冒头试探。 玄清也不再纠缠此事,随着赵老汉步入院内,但见磨砖对缝的影壁,左右各有配房,中间石栏围起了一颗粗大的古槐,不大的前院,打扫收拾的整洁如新。 进入二门,方砖墁地,左右或是盆景,或是鱼缸,正北五件正房,前出廊檐,石凳为栏,东西各有厢房,院里五六个仆役、丫鬟,正忙忙碌碌的进出。 赵老汉引着玄清步入正屋,屋内光洁明亮,迎面是一条硬木条案,上面摆着窑瓶、果盘,一对太师椅分列左右,两人分宾主坐下,自有丫鬟前来斟茶。 沉默片刻,玄清率先开口道:“赵居士,昨夜休息可好。” “还好,只是...”赵老汉沉吟了一会,咬牙说道:“只是道长给我的驱邪符又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