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五章 燕山天坛奉表奏 (第1/1页)
天坛下方,正南方向数十锦衣华贵的官员束手而立,面色严肃的看着拾阶而上的老道,为首的是身着赤色的四爪蟒袍,头戴鎏珠冠冕的中年人,其有四旬左右,面如冠玉,颌下长须打理的一丝不乱,虽然脸上努力表现出谦和恭敬的神色,但还是能看出其鹰视狼顾之相,看来他便是那大名鼎鼎的大周宁王。 宁王身侧,落后了一个身位,站着的是上次见过的静安公主,今日亦是一身大红的公主祭服,只是面上蒙着一块红色的绸巾,只漏出一双杏眼,但眼神中却没有一点对祭祀大典的庄重、恭敬。 天坛的另外三面各有十几道人,手里托着上奉的三牲六畜、新鲜瓜果、珍馐美酿,个个身着崭新的道袍,神情肃穆,只见见过的清微道士也在其中,和另一人一起托着牛头,在这种场合能持牛头上祭,看来他确实在离恨天地位不低。 玄清将场中扫了一圈,重又将视线放在了那老道身上。 老道看上去已近耄耋之年,白发苍苍,但依旧面色丰润,犹如婴孩,步履矫捷,身姿挺拔,呼吸若无,不疾不徐,身上穿着一件混元法袍,背负阴阳,持拂捧令,稳稳的站在了天坛顶上。 玄清看了一会,轻“咿”一声,低声自语:“有意思...” “什么意思?”小狐狸刚才也饶有兴趣的看了一圈,听到玄清嘟囔,奇怪的问了一声。 玄清却没回答,只是指指天坛,道:“看看再说...” 天坛顶上已是放好了一张丈长的供桌,供桌后是一个青铜四足香炉,老道先是朝四方参拜,然后将手中托着的令牌放在了香炉之后,无凭无依就这样悬浮在空中。 玄清“呵呵”一笑,继续看去。 老道拾起供桌上一捧线香,用手一晃,线香竟无火自燃,袅袅青烟升起,老道将线香恭敬的插在香炉之内,口中念念有词,跪在蒲团之上,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 三拜过后,老道退至天坛顶旁,高声诵道:“恭请大周朝宁王殿下登坛奉祭,恭请大周朝静安长公主殿下登台陪祭...起祭礼...”声音洪亮,悠悠扬扬传遍四方:“起乐...” 早已等候的王宫乐师当即开始演奏,伴着肃穆的乐声,天坛东西北三面的道人,拾阶而上,少顷,静安公主掺着宁王,也开始往上,后面还跟着两外身着斗牛的官员。 待道人们摆放好祭品,站在左右,宁王与静安一行也踏至天坛顶上,这时候,肃穆的礼乐声,不早不晚正巧结束,能做到如此恰如时分,殊不知演练了多少次。 “请香...”老道又是悠扬起声。 自有道人捧起点燃的线香,交于宁王与静安公主手中。 “奉香...” 宁王弯腰拜了一拜,直起身子,又将香递还给道人,插在香炉之中。 静安公主有学有样,虽然动作一丝不差,但总会让人觉得漫不经心,不甚恭敬。 “献奏表...” 有道人迈步而出,手捧木盘,盘中放着一卷黄色绢纸,移步至随宁王而上的一位官员身前。 玄清皱皱眉头,却也并未出声,小狐狸不懂其中寓意,看得依旧津津有味。 祭天奏表历来是皇帝的权利,每年冬至,祭天大典,于京师天坛表奏上天,告知一年来的功过是非,请求降罪己身,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但今日宁王僭越,虽只是表奏天官,但其中隐喻也是不言自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