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二一章、南中万事俱备 (第1/1页)
南中之地,一直都是众多的少数民族与汉人错处杂居,许多部落都是只知首领,而不知大汉法度。 在刘焉父子在益州的时候,采取的是绥抚统治。 委任太守及僚佐,主要治理南中、处理蛮夷与汉族的关系为主。说白了,是只希望南中维持一个“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局面,别捣乱就行了。 当然了,既然治理了,赋税及战略物资该收的还是得要收的。所以南中之地的夷、汉冲突,时常爆发,反正就没停止过。 到了庞统将刘璋赶去巴中后,事情又变得了不一样。 南中之地的官僚、大户和蛮夷首领们,都采取了观望的自治。既是不看好刘璋能夺回蜀中,又不想没名没分的投靠给马家军。 一直到刘璋投诚曹军,去了许昌朝廷当摆设,南中才有了定论。 庞统以笼络的手段,给官僚、大户和蛮夷首领们,以极大的让步传递了善意。 他的意思是,只要南中之地打着马家军的旗号,保证每个季度定额的赋税和物资供应,你们这些人爱干嘛干嘛去。 这样完全自主的条件,南中的掌权者,当然是很乐意接受的。 但是对于黔首百姓而言,就是苦难的开始。 掌权者们头上没有了法度的约束,私心也随之爆发。各种摊派、各种徭役、各种不公平的制度剥削,都随之而来。 尤其是对于蛮夷们来说。 大汉朝自从打出汉人的不屈脊梁和骨气后,骨子里的汉人种族骄傲也开始蔓延。体现在对待蛮夷的态度上,是将他们看成被奴役的牛羊无异。 汉人的太守们和汉人大户们,就是这么做的。 他们联合起来作威作福,把控盐、铁等日常生活必须品,牟取暴利。 也付出了代价。南中之地的蛮夷,与汉人的冲突愈演愈烈。隔三差五的,总会有尸体被扔在野外喂野兽。 用一句很形象的话语来说,如今的南中夷汉冲突,就如同一座火山。 冒着浓烟的、岩浆沸腾的,只缺一个引子就爆发的活火山。 这种情况,庞统也深思熟虑过。 他当然不是为了那些敲骨吸髓的掌权者,考虑怎么缓解矛盾;而是为了自己蜀中的安定。 无他,南中不稳,蜀中也会殃及池鱼。 刚好,去年曹魏大军转换了目标,去攻打汉室苗裔刘备了;马家军没有了外部压力,也有了余力处理南中。 李严这个南中都督官职,就是这么来的。 庞统让他率军,进入与蜀中接壤的越嶲郡,打着协助越嶲太守平乱的旗号。实际上呢,却是把原先的越嶲太守也一起平掉了。 好吧,庞统就是想着将南中之地掌控在手中。 反正他已经腾出手来了,闲着也是闲着。 嗯,在李严出发之前,两人还密谋了好久,定下来的方略是“逐步蚕食”。为了避免南中其他郡县掌权者的反抗。 就连被坑了的越嶲太守,都给了益州别驾从事的职位,好吃好喝的供在蜀郡内,给其他人当牌坊呢! 还真别说,他们这招还挺管用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