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事俱备 (第1/1页)
第二天上午,名单上的人多数都来了,只有个别人有了其他打算,拒绝了邀请,还有的跑到南方打工去了,联系不上。 李言一一对这些人做了面试,涉及到专业方面的,他不多问,每个人都聊一聊,初步判断一下这些人的性格,从细节中分析一下为人什么的。 至于他们的能力,李言相信江婳和谭家义的判断,这方面,他们更有发言权。其他的,就在工作中慢慢了解吧。 面试完,李言对名单做了一些调整,剔除了一部分人,留下的,将会成为纺织公司初期的骨干。 做完这些,新的人事架子算是搭起来了。 李言知道自己的能力所限,对于具体工作不准备插手太多,他的优势是在大方向上。 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李言相信,不管自己投资什么,最后都能飞起来。 当新招的人正式入职之后,李言给他们开了个会,鼓励了一番,这些人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国企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得不说,现阶段的国企职工,其组织性纪律性都是非一般人可比的。 李言订立了一些制度,准备扬长避短,杜绝不好的风气,发挥出他们最积极的一面。 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他的公司,是属于他个人的企业,不能让职工有限的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 等安排好这些,李言把江婳和谭家义叫到一起,正式提出了保暖内衣的计划,下达了具体任务。 由于面料生产和成衣制作都是自己完成,谭家义需要先行评估两方面的生产能力。无论是采购还有销售,跟生产能力都是息息相关的。 谭家义对厂里的情况非常了解,直接给了李言一个数字,从长远看,成衣车间的规模远远不够,不过应付初始阶段应该没问题。 有了足够的人手,谭家义一边调整生产线制定生产计划,一边按照李言的指示打板出样品。二毛是丽山有数的大厂,这方面的人才都不缺。 面料生产方面由谭家义亲自负责,这方面目前算是比较核心的东西,不容有失。 李言的手上还有八百多万的资金,想到银行里还有一千五百万的贷款,李言就觉得非常紧迫。 用有限的资金,把这个项目做起来,是李言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 产品现在已经有了眉目,接下来就是怎么卖出去。 销售方面李言要跟江婳商量,谭家义去忙生产,李言把江婳单独留下。 “婳姐,你以前在厂里跑业务,都是怎么做的?”李言问道。 “十年前厂里的业务根本不用去跑,坐家等着就有订单过来了,我上班的时候,厂里已经由盛转衰,业务员还是挺辛苦的。”江婳颇为感慨的说道。 “你知道国营厂有个特点,比较重人情关系,我刚开始做业务的时候有老业务员带,主要是请吃请喝。那时也没做什么,就是喝酒。我的酒量你看到过,在酒桌上把他们都喝垮了,生意就成了。”江婳耸了耸肩膀。 “后来我独立去做业务,一方面开发新客户,一方面根据厂里的指示维护老客户,我的酒量也帮了不少的忙。另外,最根本的是二毛的生产质量过得去,交货不拖拉,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客户最终看的还是产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