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纸人的世界_论科学分析在考古挖掘中的重要作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科学分析在考古挖掘中的重要作用 (第1/1页)

    待到挖掘小分队离开这座遗迹之后,杰克逊重新来到了这处遗迹。在这之前的几个月挖掘过程里,杰克逊发现了一些规律,比如说东南方和西北方的土壤和出土物又明显的区别。

    杰克逊的前世是个胆小鬼,他从不敢看任何的恐怖片和小说,所以他并没有看过那些疯狂流行的盗墓小说和考古小说,这导致他现在不能用盗墓小说的经验去发掘这片遗迹,对这一点他表示。

    万幸的是,杰克逊在前世一个BDTV9和BDTV10的忠实观众,无论是地理发现、动物世界、百家讲坛等等等,他都看的津津有味。所以杰克逊打算用他前世看电视得来的科学的方法来探寻这片遗迹的秘密。

    (以下内容,感兴趣的请继续往下看,如果实在搞不懂,可以跳过哈。)

    杰克逊开始取样遗迹各处的土壤,并且把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分析。他为这次土壤分析设置了五个变量,分别是主要土壤类型(沙土质、壤土质、黏土质)、土壤密度(高、中、低)、岩石类型(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有机质含量(高、中、低)、恶灵碎片数量(多、少)。

    注:沙土质:是指由80%以上的沙和20%以下的黏土混合而成的土壤。泛指含沙很多的土。这种土壤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

    黏土质: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才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一般的粘土都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一般在原地风化,颗粒较大而成分接近原来的石块的,称为原生黏土或者是一次黏土。

    壤土质: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颗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间。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

    土壤密度=土壤单位质量/单位体积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任何先成岩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过外力的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又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在这里主要是指水体内通过沉积成岩作用产生的岩石,地表的岩石大约70%是沉积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总质量的95%。

    变质岩由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为“正变质岩”,由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为“负变质岩”。此处主要是指正变质岩。变质岩是介于沉积岩和岩浆岩的中间形态。

    杰克逊开始从挖掘小分队最早开始挖掘的位置开始取样,他确认了出土物品最多的位置,然后在附近找到一个未被挖掘的位置,设定坐标为(0.0),然后向下挖掘了三米深,并且把这个点的五种数据记录在案。在这之后,每隔200米,取一个点,继续深挖三米,将数据记录下来。如是在三,在第十四天的时候,杰克逊已经记录了15个点,测绘范围已达到(-2—2,-2—2)。通过对比、分析这个15个点的数据,杰克逊得到了以下规律:

    1.该地区的土壤类型以黏土质为主。

    2.东南方的土壤密度要明显小于西北部。

    3.东南方的的岩石结构以页岩为主,西北方的岩石成分复杂,同时出现了变质岩和页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