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董魔王_第五百一十二章 武将狂召,天道乱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二章 武将狂召,天道乱入 (第1/1页)

    擦干眼泪,向还是就开始。

    “主公,岳将军的话提醒了我,此战第一功劳并非是我与文和,而是诸位战死的将领。

    没有他们,我们就无法在今日重聚。

    还请主公将对我的封赏都赠予诸位战死的士卒亲人。他们比我更需要钱财!

    望主公成全!”

    李儒跪倒在地,请求董卓同意。

    李儒表态,贾诩也跪倒在地,岳飞也是如此。

    慢慢的,诸位将军都跪下了!

    他们也触动了!都是人心rou长得,士卒与他们同生共死,现在区区金银,算得了什么

    董卓脸色阴沉,内心却笑开了花。

    这件事看似小,其实内涵多多,只会对自己有利。

    不仅如此,董卓不会这么小气,把自己麾下臣子的封神拿去抚恤士卒,这种事情他做不来。

    同意诸位将军谋主的请求,把他们的封神用来抚恤士卒。既体现了董军的凝聚力,还能让士卒安心,外人放心。

    以董卓的性格会让麾下掏钱吗?当然不会,他会以另外一种方式,那这种封赏再一次还给诸位将军。

    而且,这返还一定要比原本的封赏多的多。

    这种情况不必要瞒着,董卓会广而告之。

    所造成的后果,那就是大汉之人都知道,陇西郡守董卓,对麾下极好,将军对待士卒极为优厚。

    所谓贤名,就这么来了。

    这一手cao作,董卓看似亏损钱财,实际上却是赚得名声。

    在大汉,名声比钱财珍惜的多!

    “好了,你们的心意洒家都知道了!”

    董卓一挥手,磅礴的元力将属下们都扶起。

    “你们的要求,洒家同意了!今日这钱财洒家就不给了。不过有些东西你们可不能拒绝!”

    除了金银,董卓手上还有没有可以替代金银的物件?

    答案是肯定的,不论是董家商行的新鲜事物,还是从羌族、大金之中获得的灵药、兽宝。

    甚至还有那数以百万记的牛羊马匹,这些都是董卓手中的筹码。

    仅仅只有这些吗当然不是,董卓最想要的就是将草原收为麾下。

    大汉之人能打的很多,数百年历史中能把势力发展到草原的也有不少,可是最后他们都回归大汉。

    这才造成今天大汉的领土,这是为什么

    董卓明白,气候!相比较前世,大汉的气候更加恶劣。夏天更热,冬天更冷。

    陇西甚至部分凉州都是荒芜人烟。除了妖兽、异族,没多少人族居住在这些地方。

    草原与西域的情况比凉州还要更加恶劣。

    在西域之时董卓就发现这种事情的弊端。于是乎他开始一种新型的战略。

    城市包围农村,以原有的西域诸国的城池为基础,在其周边进行扩建,或者新建,慢慢的兴建城市、城池。

    将原本零散的百姓都聚集到一块,从新划分地域生活。

    在大汉,这一定会ybaodong,可是在西域,他们是战败者,百姓提不起反叛的兴趣。【←八【←八【←读【←书,2↘3o

    头两年,或许他们还有怨言。这十多年过去了,百姓们的生活越变越好,人口也越来越多。

    别的不说,就是生病,以前找郎中都麻烦,现在不到一刻种就会有郎中上门服务。

    所花钱财大多也是郡县之中调配。

    这种状态,在西域是适用的。对于这种政务的处理也是最麻烦的。

    还好,董卓留下一批政宗高人还有赵普这位封王存在,才能掌控住局面。

    对于凉州的发展,董卓决定也沿用这种状态,不过要适当改变。毕竟这是凉州,百姓是受难者不是战败者。

    董卓没有理由让他们迁徙,只能尽量把几个村庄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城池。

    对于这种异想天开的想法,李斯表示认同,可以一试,反正也没有什么害处。

    打下羌族、金族,获得草原的通商权,董卓可以浪一浪,大不了再改回来呗!

    对于属下的另一大封赏,也着重在于这一点。

    草原!

    草原高寒,适合放牧,不适合开垦土壤种田。

    董卓明白这一点,他不想去改变这种事情,他需要的是建城!

    将凉州北部的草原划分,在每一个划分出来的中心建城。

    整个草原建出上百个县城级别的城池。

    由董卓专门派遣阵法大师进行布阵。

    这些城池之中主要的还是以迁徙过去的汉人和部分金人为主。

    看似限制他们的行动,实际上却是更好的生存。

    草原有草,代表有水。

    甚至不少地方还有雪山、雪原等存在。

    配合阵法大师的求雨阵法,在水源一方面是不用担心的。

    在城池四周兴建马场、牧场,排遣士卒镇守。

    放牧的人自然不是士卒,他们白天训练,晚上还要看守牧场太辛苦。

    放牧之人就是城池之中的百姓。

    由城主划分指派劳动力,分成几批,每十多天一轮换,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到工作。

    而城中剩下的人,做的也都是一些必要的琐事。

    放牧的牛羊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专门的商人运送至凉州、西域甚至是整个大汉。

    也会后专门的商人负责运输粮食、食盐、铁具等必备物品来城池。

    这个框架被董卓构建出来,其中必然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可是对于董卓来说,暂时,这已经足够了!

    针对属下的封赏也与这些城池有关。

    按照功劳将这些大小不一的城池分配给属下,由他们指定人去当城主。

    城池之中每个人需要缴税,上交的税务三成归董卓,剩下四成甚至是五成是城池之中的开销。

    余下的所有钱财都是属于诸位将军的。

    这种手段,来钱不快,但却是源源不断的。没什么意外的话,还可以把这些城池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董卓的念想提出,得到诸位将军的赞同。

    不是说他们有多远视,而是他们对董卓很信任,董卓给的一定是好的,董仲颖是不会坑害他们的。

    至于这城池的建立,这一点简单。

    一座城池普通人需要花费数年才能建立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