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李白_第四百一十六章 孟浩然来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六章 孟浩然来访 (第2/2页)

先,怠慢怕是不好,你却说喝酒喝的尽兴了,哪里还管那么多!哈哈,浩然兄,你可当真洒脱啊!”

    “我洒脱什么?”孟浩然苦笑道,“只是我担心他再糊弄我一次罢了,再说了,我刚不久上京干谒了张九龄,如今张九龄被贬,我怕牵扯到韩朝宗罢了。”

    “可惜,其他人未必理解浩然兄的一番苦心。”李白道。

    “我也厌倦了仕途宦游。”孟浩然道,“如今哪里还在乎别人的眼光?现在,我只想着找个好一点的名山大川,隐居起来过一辈子,或者,四处游玩一番。”

    李白道:“若是如此,浩然兄不如去我的家乡蜀中去,无论是游玩,还是隐居,都有许多地方值得一观。”

    “这个好!”孟浩然点头道,“有机会我就去。”

    李白点点头。

    “听闻你回到安陆,遇到了不少麻烦。”孟浩然道,“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你尽管提,能帮上的我一定帮忙。”

    “都是些小麻烦。”李白摆摆手道,“都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浩然兄,你在我这里住下吧!我们许久未见,正好可以好好叙叙旧。”

    “好是好。”孟浩然道,“不过五月初五的时候,我有一个朋友说去襄阳寻我,我得到那个时候回去。”

    “五月初五。”李白沉吟一会儿道,“还有一个半月,时间很充足,那时候这里的事我也差不多处理好了,我和你一起去。”

    “好。”孟浩然道,“正好让你和我那朋友见见,那也是个诗中天才。”

    “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李白问道。

    “此人和我同龄,名作王昌龄的。”孟浩然道。

    “原来是他。”李白笑道。

    “你听过他?”孟浩然问道。

    “自然。”李白确实是在现代听说过这位老人家,还记得自己写给这位朋友一首诗,名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小学就让背了。

    李白念了一句王昌龄的诗作:“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从军行》写得多有气势!”

    “确实如此。”孟浩然笑道,“少伯是太原人,年轻时没少去边塞。他写的边塞诗确实是一绝。前不久他升做了江宁丞,特地来寻我报喜共贺。”

    李白点点头,道:“对了,我的女儿正在跟着我学作诗,我一直忙着其他事没有空去教她,正好你来了,给我女儿做个老师,我跟她说过你的名字,她可是对你很是仰慕。”

    “你女儿?”孟浩然问道,“明月奴吗?现在都长多大了!”

    “是个大姑娘了。”李白笑道,“走,我带你去见他们,我的小儿子伯琴也长大了。”

    “快去快去。”孟浩然道,“我最是喜欢小孩子了。”

    李白笑着带着孟浩然去后院,两个小家伙在下人的陪同下一起荡着李白做的秋千,见到李白纷纷下来,“父亲!”

    李白搂着两个小家伙,对平阳道:“平阳,还认不认得这个人?”

    平阳抬起头看着孟浩然,眼神迷茫。显然认不出来了。

    “那个时候她还太小了。”孟浩然笑着比了比道,“才这么大。”

    “是啊。”李白笑道,“平阳,这就我跟你说过的,孟浩然,孟伯伯。”

    “孟浩然?”平阳睁大了眼看着孟浩然,道,“真的吗?《春晓》是您写的吗?”

    “是我啊。”孟浩然笑着点头道。

    “您太厉害了孟伯伯。”平阳道,“您是怎么做到用这么简单的意象写出这种传唱度这么高的诗的?我也自己试着用简单意象作诗,可我父亲说我做的都是打油诗,就算能传唱一阵子,也不能流传。而您的诗可以流传千古呢!”

    “太白你也太抬举我了。”孟浩然笑着对李白道,“我这首诗哪有这么厉害。”

    当然厉害了,真的流传千古了啊,我可没吹牛!李白心想着道:“浩然兄,你这首诗确实流传甚广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