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论功过 (第1/1页)
蒙恬将手一拍。 “天下初定,六国余孽用书籍思想蛊惑人心,时时不忘复国。方士遍布各地,危害百姓,徐福更是胆大包天,连始皇帝都敢行骗。还有各种杂学,五花八门,难道不该消除?” “蒙大人,敢问一句,杂学何罪,为何不能存世?”蒙恬还未说完,就被唐秉打断道。 “小杰,你过来。” 蒙恬没回答唐秉疑问,反招手把一旁的唐杰唤过来。 “哦。”唐杰乖巧过来站在蒙恬身边,不明白蒙恬叫他过来何事。 “在家中你可曾听父亲的话?” 唐杰接口,肯定道:“当然。” “你为何要听父亲的话?” 蒙恬这句话问的莫名其妙,唐杰却一时回答不上来。 子从父言,此乃天定,难道不应该吗? 自己是儿子,骨子里天经地义就该听从父亲的话,至于为何要听,从没有想过。 见唐杰回答不上来,蒙恬呵呵道:“你是否觉得,家中父亲最大,所以就该服从,否则便为不孝,你没有想过反抗,因为你若不听,父亲就会生气。” 思虑了一下,唐杰点点头。 蒙恬转头望向唐秉,悠然道:“你看小孩都懂的道理,汝却不懂。你是这个家的家长,若有一天,另一个男人闯进来,向唐杰灌输违背你的思想,汝会何想?” 叹了一口气,又道:“杂学无罪,但却不能与秦并世,比方说其余六国文字,如不能消除,一个国家有七种文字,你觉得可行?度量衡与货币若不统一,各地计量不一致,你觉可好? 杂学也是经过千百年无数先贤创造出来,但华夏一统之时,就注定了只能留其一,汝所看到可悲,吾所见可喜,这就是吾与汝眼光的距离。” 论眼光,谁又比得上他,亲眼见证两千年后,世人谈及秦始皇的丰功伟绩,莫不拜服。 若不是秦始皇焚书烧掉六国杂学,统一的货币、计量、文字,华夏也许会和欧洲一般,分裂成几十个国家。 焚书出发点是好,只是当时李斯、赵高等人借机打压政敌,也使一些学者受到无妄之灾,把原本的好事便传成十恶不赦。 实际历史中的坑儒,不过是埋葬了六十名儒士,而且这些人中,大多都是江湖术士,歪理学说之辈。 像真正对华夏民族有利的墨家、法家、道家、兵家等书,秦始皇非但没有焚烧,还入库保存,后来被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汉代史官把罪名加载到秦始皇身上。 “即便如此,秦国重用法家,严刑酷吏又何解释,一条长城白骨累累,骊山之下,冤魂啼哭,还不是秦皇好大喜功,导致百姓锐减,民不聊生。” 蒙恬口若悬河,将唐秉说的哑口无言,只得把话题转向秦始皇征用民夫苦役上。 蒙恬闭眼,脸上出现一抹怪异之色,有些事,历史并未记载,但深深印刻在另一个蒙恬灵魂深处。 十五年前...... 秦始皇与众臣站在骊山之上。 李斯将手中一卷绢帛打开,对始皇帝道:“陛下,鬼谷子经三年推算,此处正是华夏祖龙聚魂之地,当要在此建陵?” “唔。” 秦始皇从鼻息中轻唔一声,神情凝重。 李斯跪下道。 “陛下,鬼谷子明言,在此地建陵,只佑华夏万载长盛,不保秦国百年基业。若将皇陵建于泰兴,秦国将有千年繁盛,请陛下三思。” 秦始皇仰头望天,足足半刻钟才叹出一息,看向一众文臣武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