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章:论道(二合一章) (第1/1页)
想到白花花的银子就会飞来,蒙恬心情大好,明日起,再也不必拮据,改革必加快进行。 而文比就不像武比那般两人两人对决,可以全部学子一起上。 时间也是三日,每天蒙恬出一个题目,学子即兴发挥。 今日是中秋,蒙恬出了一个‘月’字做题,也符合华夏人的思维。 一个时辰后,众学子陆陆续续交了试题,等明日蒙恬公布结果。 此时,又一个老者站出来道。 “听闻昔日蒙大人在咸阳留下两首惊世诗,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不知今日,能否让吾等儒门弟子开开眼界,月空当前,也做一首惊世之作。” “大胆。” 周术与唐秉同时开口道。 此人其心不善,用意不良,是在怀疑咸阳两首诗是否蒙恬所作,要他现做一首,以示证明,若蒙恬作不出,自会颜面扫地。 老儒生用意蒙恬岂会不知。 他摆手阻止暴怒中的周术、唐秉二人,脸上对儒门老者升起一丝冷意,不过瞬即散去。 心中打定主意,绝对不能让儒门壮大。 否则儒门就会像汉武帝之后,将别的门派赶尽杀绝,遏制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既然先生想见识吾之文采,吾若拒绝,反倒显得小气,不如先生与吾一道以‘月’为题,作赋一首,流传于世。” “甚好。” 老儒自持文学不会输于蒙恬,站起答道。 他也认真研究过蒙恬的《出塞》和《满江红》,觉得这些军旅生涯诗词,只有蒙恬这种将军才能作出,而风花雪月的诗词,必不是蒙恬强项。 他若能以诗文压住蒙恬,不但世人会高看儒门一眼,说不定自己回到咸阳,可受到胡亥重用。 “那蒙某献丑了。” 蒙恬拿起笔墨,在白纸上一边写一边读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两句诗词一出,众人都相互看看,觉得平白无奇,不如他前两首诗那般绝艳,开头就能震慑人心。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嗯? 这诗实在有点像喝白开水一般无味,连唐秉也皱了皱眉头,生怕蒙恬江郎才尽,写不出前两首的巨作。 突然,蒙恬声响提高,笔走龙蛇,继续道。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好!” 这句一出,立即改变前面两句韵味,有人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开头两句是为了点缀这里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说得就像蒙恬是月中之仙掉落凡尘,现在要回到月中,但又害怕月中的寂寞而不愿归去,绝对是神来之笔。 一个‘归’字,如道明他本不是凡人,实乃大气之极。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又是铺垫,众人都神领神会。 果然,下面一句,又是神来之笔。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蒙恬继续落笔,一气呵成,众人憋住呼吸,他们被此文惊呆,绝对是一片惊世巨作,还没写完神韵已经出来。 蒙恬深吸一口气,最后吐出千古绝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哗—— 最后一句点睛之笔,让所有学派之人纷纷称赞,此乃绝世文章,谁能作出。 叫好声,掌声从四面响起。 百姓不懂诗文,但见文人墨客都在称赞自己敬重的蒙恬,也当然跟随叫好。 老儒本想提笔作赋,听到蒙恬读完这首《水调歌头》,咕地咽下一口吐沫,满嘴苦涩,定在当场。 这绝对是一篇千古之文,他就算文采不错,也作不出一篇与此文相提并论的诗章。 幸好大家都在议论此文,顾不得记起他,正想偷偷离开。 周术却大声道:“老先生,到汝作赋了,请开始吧。” 众人才想起蒙恬是与他比试文采,将目光注视在老儒身上。 儒袍老者老脸通红,顿时手脚无措,咬牙狠心,拉下脸皮道。 “大人文章炫目,老朽自愧不如,愿此服输。” 以其作出文章被人相比取笑,还不如大大方方认输,起码还能挽回一点声誉。 除儒家学派学子羞愧难当,其余学派无不捂嘴偷乐,儒门自持文采过人,经常言语漠视其他学派,这次被蒙恬打个耳光,也算报应。 老儒生主动认输,蒙恬自然也懒得与他计较,免得被人说自己欺老。 正想宣布接下来今晚的重头戏——论道。 人群中有一人喊道:“不知蒙大人此副墨宝是否出售,某愿以百金求购。” 哗,众人朝声音发出的地方看去,乃是平原郡的一个富商。 这副蒙恬亲手书写的墨宝绝对价值连城,乃是万人见证,蒙恬亲手所写,没有半点水分。 “昌平刘家愿出二百金。” “江州陈家愿出五百金。” “司隶高陵黄家出千金求购。” ...... 大手笔,千金求一文,自古谁能写出如此金贵的一份手稿。 一场诗文比赛变成了拍卖会,学子望向这些充满铜臭的商人气愤不已,绝世文章可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不过为暗自心痛,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不然早就加入竞拍行列。 还有商旅想继续报价。 第一份‘纸’,第一份蒙恬的墨宝,若能收藏,以后岂止万金,许多有眼光之人都看到这篇《水调歌头》的珍贵。 “诸位。” 蒙恬微笑摆手,道:“实在抱歉,此文吾已打算送人,所以不出售,令诸位失望了。” 啊——! 千金不卖,用来送人,谁是这个幸运儿? 蒙恬朝后排端坐的赢灵招手道。 “灵儿,此文送于你,只有灵儿才能当得起月中仙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