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论道(三) (第1/1页)
蒙恬看在眼中,也不放在心上,要说众学派,他可是最重视道家,因为要教化底层百姓,非道家不可。 但道家代表,却比别家廉价多了,可有可无。 任何学派都离不开学子,只有道家,可用更有效的方式替代学子讲学行事。 他藐视的看了一眼道家学子,对他们道。 “吾会在并州建百座道观,内奉老子真神——太上老君,以供百姓朝拜,尔等可愿意?” 蒙恬这话说得并不矛盾,道教的道义还是劝人为善,讲究因果报应,百姓心中有信仰,自然就少了作恶之人,多了行善之事,所以建道观势在必行,便于善化百姓。 至于道教所言的安天命,也不怕磨灭百姓血性,只须剔除出来,或在学堂上教导学子,打开民智,百姓自然会通过努力创造财富,改变命运。 蒙恬此话一出,道家代表脸色表情极为古怪,时红时绿。 他万分不愿意,若由蒙恬建立道观,这些道观自然由蒙恬控制,自己一点话语权都没有,还让蒙恬有了可直接面对百姓的窗口,控制舆论。 但他敢说不愿意吗? 蒙恬说明了道观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是老子真身,若他敢说出‘不愿意’三字,恐道家之人,就先会将他五马分尸,然后挫骨扬灰。 最后,只能黑着脸点头以示答应。 蒙恬不再看道家一眼,转视兵家,脸上尽是复杂。 “兵者,国之利器,带兵者多不得善终,非不能战,而是受嫉于朝。能如始皇帝,不杀一个功臣的王者天下间又有几个,惜有李牧、廉颇,死于赵王猜忌。今有吾之本身,被迫兴兵,实属无奈......” 说到伤心处,蒙恬仰天长叹。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吾用数月苦思,才最终明白,为何自古名将愿战死沙场,也不愿立朝堂之上,享受安宁。” 兵家学子竖耳细听,这道难题乃是千百年兵家无解之题。 功高震主,往往是兵家受忌原因,但带兵之将,又有几个不希望多杀敌立军功,最后变成杀敌越多,离死亡越近。 伍子胥,白起、还有方才蒙恬提到的李牧、廉颇无疑不是受猜忌而死,此乃兵家大恨。 蒙恬徐徐说道。 “除一些自持功高之辈,把持朝政,吾觉得,统兵者不应参政,只管负责训兵打仗,自然就不会受人蛊惑猜忌,沦为朝野争夺的利器,也能得善终。” 蒙恬此言出口,无数人张口结舌,军方一向是朝堂一大主要力量,各方都要争夺的角色,怎可不参政。 他们不知后世评死得最不冤之人,功名显赫的岳飞就是因为陷政太深而死。 论岳飞,宋高宗皇帝叫你去打仗就该好好打仗,又说要迎回靖康二帝,又要谏言太子之事,最后宋高宗还要用十二道金牌才能召回岳飞。 如此不听皇命臣子,谁做皇帝也不放心,所以岳飞并不是死于秦桧之手,而是死于身陷政治。 “军人,应该服从命令为天职,除行军打仗,不该有别的思想。是以,吾立军部,军官只管上阵杀敌,历练士兵,而兵家学子,每日研究战略,对敌用谋,其余朝政之事,一概不用过问。” 蒙恬此法,是采用21世纪美国的国防部统领的美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