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五节 传国玉玺 (第1/2页)
美国人根本就不在意那玉玺,他们反倒对旁边的那本书更感兴趣一些,因为作为考古,还是文字性的东西最有价值,艺术品都是很昂贵的,但是文字是物价的。 “这是什么字?” 美国人用英文询问一个日本中年学者。 那学者也关注着玉印,没好气道:“易经!” 那本书皮上写着易经两个字。 美国人带着手套就去拿,却不小心将书里夹着的一件东西掉了出来,大家看到是一个树枝,给人的感觉甚至是青翠欲滴,可是一见到空气,却以rou眼可见的速度变黑,碳化了! 美国人不由自责,他太不小心了,立刻将树枝用木夹子小心夹起来,放进一个玻璃器皿中,里面有防腐剂。 然后也将书本小心的保存起来,用丝绸轻柔的包好,打算等带回实验室进行解读。 这时候美国人才注意起其他东西,见到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在小心的看那颗玉印,美国人不是很懂,于是他拿起旁边无人欣赏的金虎,发现只有半片,美国人感觉应该还有半片对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东西。 “这是什么东西?” 美国人又问日本人。 日本人看了看:“应该是虎符。” 接着就不管不顾了,继续去欣赏玉印。 “传国玉玺!” 手捧着玉印的老夫子,咽了一口唾沫说道,然后看向其他人,有的人点头,有的人摇头,但都不敢下判断。 因为谁都没有见过传国玉玺是什么样子,这面玉玺有些符合传国玉玺的描述,看样子大家都能分辨出是春秋到秦汉时代的玉玺样子,简单甚至有些粗放,但是玉印的材料极为上乘,通透无比。还略微带着一种碧翠色。 也难怪有人晕倒,因为这玩意太刺激金石学家了,他们一辈子玩金石,谁不想一睹传说中的和氏璧、传国玉玺的风姿啊。他们到不寄希望看到一块美玉,他们想看的是那种历史价值。 如果这是传国玉玺的话,那就是实在太重大了。 传国玉玺留下了太多的传说,历朝历代都有人表示他们发现了传国玉玺,但是真实可靠的是完整的传到了唐代。也有记载表示蒙古人得到了传国玉玺,朱元璋攻克元大都后,屡次发兵北伐,又夺回了一批珠宝,可是没有得到传国玉玺。 朱元璋一直表示一辈子有三件憾事,第一就是没有传国玺,第二是没有迁都凤阳,第三是没有灭绝蒙古人。 可见中国人对传国玺的执念之深了,谁的到这玩意,会被认为是真命天子的。 “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你们如此重视?” 奥斯朋虽然不太了解中国的玉玺文化。但是知道中国人和日本人发现了了不得的东西,他于是忍不住问日本人山下道。 山下道:“有可能是传国玺。” “传国玺是什么东西?” 山下哼道:“是帝王权力的象征。就像英国传说里的石中剑一样。” “噢,上帝!” 作为英语国家的美国,英国历史上的石中剑是什么分量,传国玺就是什么分量。 不过奥斯朋对玉玺还是没有什么感觉,要是石中剑放在他面前他一定会疯的。 “比石中剑的意义更大,这是中国人统一皇权的开始,你可以考虑一下对比约柜。” 日本人再道。 这次奥斯朋明白了,他发现了让中国人疯狂的东西,他也要疯狂了。 不过奥斯朋想到。如果把这件东西放到美国的博物馆的话,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蔡锷即便再不关心历史,他也知道和氏璧和传国玉玺的故事,他此时也有些懵了。 “各位先生。能确定吗?” 他也感觉到深深的压力。 不由回头看了一眼,黄金棺椁,岳飞护棺,传国玉玺,一切的一切,似乎明明天定一般。他甚至生出了一股nongnong的怀疑,要不是一切都是他亲自参与,他一定会认为是有人动手脚了,而动手脚的那个人吗,除了杨潮还有谁。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什么‘石人一只眼’的玩意,是为登基称帝制造的祥瑞。 几个金石学家也不敢确定:“只能说很有可能,真假还得对比之后在确定。” “能对比?” 著名的金石专家李西说道:“当然能,皇宫里就有拓片,秦汉的拓片都有。” 蔡锷点点头。 这玩意太恐怖了,弄不好真能出皇帝。 如果杨潮真要当皇帝怎么办? 他不由深深地想,他又回头看了一眼岳飞,不由得心血沸腾。 真要反对吗? 他心思十分复杂。 杨潮此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