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节 摆好位置 (第2/2页)
一样的面孔后,他忍不住腿大弯就要跪下去。 杨潮立刻哼了一声:“刘县长让外面的人散了吧。” 杨潮的车队之所以停在这里,士兵们之所以紧张兮兮,正是因为城门这里聚集了一大堆人,其中有商人模样的,有官员模样的,更多的则是年轻的学生,最扎眼的是二十多个手捧鲜花的女学生,也不知道这个县长是从哪里学到的,听说大城市倒是流行这种欢迎仪式。 经历过刺杀的杨潮是不被允许亲民的,起码他的警卫旅长绝对不会同意,哪怕揍他他都不会允许杨潮下车的。 刘县长唯唯诺诺点头连连,肥胖的身体用难以想象的度跑过去,大声吼叫着,很快人群就散去了。 刘县长又过来请命,被杨潮邀请上了车,一起围着利津县转了好几圈。 城里的街道很差,主街青砖坑坑洼洼,其他街道更是土路。 城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也就是一些商铺,平时将利津县的土特产收购上来,很多都是往东营市售卖。 “利津县的展不行啊!” 杨潮看了一圈叹道。 刘县长难堪的笑道:“卑职才疏学浅难堪大任,对不起利津父老。” 坐在副驾驶上的东营市长方维生面有得色。 杨潮很敏锐的把握到了这个细节,心中暗道,正是因为在东营附近,才造成利津县展不上去,别说距离大城市是优势,没有一定的行政调解和规划,其实是最大的劣势,因为投资不会过来,你说你距离东营很近,那么投资商为什么不直接去东营投资呢? 低价便宜? 东营哪里可都是盐碱地,而且早都被杨潮圈占,白白送给东营市政府展。 “不过你们这里的学校倒是不错。一路上竟然见到了五所学校。” 刘县长这才长了一点脸:“大人谬赞,不敢居功,不敢居功。卑职不过是建了三所而已,两所是前朝时候留下的。” 东营展起来之前,利津县才是这一带的老大,清政府在利津县城里见过一所初等,一所高等小学。 “资金是哪里来的?利津县的财政可能应付?” 杨潮问道,对教育他向来很关心,潘训主持的义务教育已经在全国推广,扫盲进行了这么多年,往少了说也扫了两千万文盲了,加上教育培训出来的,中国五亿人口中。现在至少有一亿是识字的,适龄青年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八成,除了一些偏远地区,基本上是完成了义务教育建设了。 但是利津县这样的穷县。一两所小学是少不了的,中央财政肯定会补贴,但是他们建了五所学校,肯定不能都是中央财政的。
刘县长似乎就等着问呢,非常畅快的回答道:“卑职不敢贪功。卑职家办了一所学校,有一所是本县乡绅捐助,还有一所是商会捐助的。” 杨潮明白了,这货家里铁定是富豪,办一所学校来捞政绩。 于是就此打住,不再提这个问题了。 这次一行关键是经济问题,东营这种城市不用担心,体量到了那一步,会自性增长的,只要不乱搞肯定会展。倒是周边的中小城市需要支持。 “不知道刘县长对搞好利津县的经济,可有什么心得?” 这个问题就让刘县长头大了,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杨潮来他心里之所以忐忑,就是怕杨潮问这个问题,这是他的死xue啊。 “卑职,才疏学浅,难堪大任!” 刘县长只能找这个借口。 杨潮叹道:“刘县长客气了。在东营这种城市边上,是幸运也是不幸啊。关键在于能不能善于利用。” 刘县长猛点头:“大人说的是。” 杨潮继续道:“东营在你们边上,投资、人才都竞争不过它。所以也不用想着去硬争。关键是要摆好位置。东营在利津的边上,这也是有好处的吗。起码东营是一个大市场,利津得想办法分一杯羹。从东营的展上获利。” 刘县长只能拍马屁,完全听不懂。 东营市长一听要分东营的利。耳朵都竖起来了。 杨潮解释道:“东营那种大城市,机会是非常多的,在他的优势产业上,周边不可能有竞争对手,那么利津作为距离东营最近的县城,就要想办法跟东营互补。从东营无法下手的地方挖出金子来。” 刘县长继续唯唯诺诺。 杨潮知道自己说这种大道理谁都会说,必须给他们找出具体实施的办法。 办法是现成的后世多的是例子。 “所以利津县应该把自己的定位放在东营的附属城市上来,给他提高配套的服务和生产。” 也许是觉得自己表现的太差了,急于要表现一下,刘县长一副恍然大悟。 夸张道:“卑职明白了,大人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卑职茅塞顿开啊。是不是东营人要吃饭,我们就卖粮给他们,东营人要盖房子,我们就在黄河里挖沙子卖给他们。” 杨潮闷哼一声:“这些事商人们就做了,估计你们现在就是这么做的吧。” 刘县长顿时尴尬了起来,没想到自己的小聪明被杨潮一语道破,他还以为利津这么个小地方杨潮不可能知道太多事的。 没想到杨潮继续道:“卖粮食、卖菜,都可以,这挖沙子,怕是年年都有游泳的孩子被淹死吧?” 这就让刘县长惶恐了,连淹死人都知道,这说明杨潮可是盯着利津县呢,这么说他做的那些个烂事恐怕早都被上头知道了,他还以为自己做的隐秘,没人注意呢。 “大人恕罪,卑职难辞其咎,难辞其咎。” 刘县长立刻认罪。 杨潮摆摆手:“治罪到不至于,也不是我说了算的事。我只想说,眼光在放的长远一些。像这些种粮卖菜的事情当然是好事,因为东营的市民不可能自己做,也做不了。凡是他们做不了,你们能做的,那就下大力气去做,将东营的市场尽可能的抓在你们手里,这样东营人赚的钱怎么也会分你们一份。” “大人说的是,说的是。” 杨潮看他还是不明白,就道:“东营最大的产业是什么?” “纺织!” 前面的方维生立刻就回答。 “没错,一个纺织业上下游东营不可能都吃干净了。你们距离这么近得想办法,也有机会分一杯羹。比如他们纺织,你们可以做衣服啊,买来他们的布匹做成衣服再卖给他们。” “对对!” 刘县长迎合道。 方维生脑子却转动起来,买东营的布做成衣服,再赚东营人的钱,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他记住了,下一步就该下大力气搞成衣业了,这两年好像上海搞的不错,东营生产的上等布料卖到上海,上海人做了时髦的衣服又高价卖回来,这可不划算。 “这也只是一个计划罢了,能不能成还得下大力气。张念,记下来,总结出来。像利津县这种情况很普遍,烟台市旁边的福山县。青岛市旁边的胶州县都是例子,胶州哪里可能比利津还不如呢。” “身在级城市旁边,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就得给自己找路子,但先的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哪些自己可以争,哪些只能在人家牙缝里捡食吃,挣钱吗,不寒碜!” 这就是杨潮对大城市附近的小城市的定位,配套、附属城市,也是现在中国县域经济展只能走的方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