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鸳鸯拆散_第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节 (第1/3页)

    那一只箭,却是苦了后面的几人。【】

    二丫本因林将军的到来,暗自庆幸自已福大命大,却不想被林将军躲过的箭,竟又冲自已飞来,一下子傻了眼竟是想不起躲避。杨浩在一边看到,提醒已是来不及,便急忙扑了过去,虽然箭已是避过了她的要害部位,但仍是射伤了她的臂膀。二丫在箭飞过来的霎那间感觉有许多画面扑面而来,不由头痛万分,又被射伤臂膀一时竟昏了过去。

    林将军见此不由后悔当时应是将箭打落才是,幸好只是伤了臂膀倒也是性命无碍,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忙道:“你带她下山去,军中有大夫”

    话未说完,就见杨浩已抱着二丫跑远了。他不由笑了笑,却也不敢大意,又仔细搜了搜附近。后又叫人再次大规模地搜查。

    杨浩抱着二丫一路连滚带爬地下了山,到了营地便大叫道:“快找大夫,二丫受伤了。”

    李县令等人慌了神,倒是大夫剪开二丫的袖子,仔细查看了一番道:“不是太严重,只是被擦伤了一块皮rou,将来可能会留个疤痕,我先敷些药给她包扎一下就行。她只是疼昏过了,一会就好”

    大家这才放了心。因二丫受了伤,虽大夫说不碍事,但为了妥当起见,李县令便决定今日暂不起程。大夫了解做父亲的一片心,便也不再说什么。

    可没想到二丫竟是一睡一个多时辰还没醒来的迹象,且老是在那模模糊糊地说了许多的噫语。大夫拭了拭二丫的额头,也不发热啊,再仔细看了看伤口也不像是用了毒的样子。大夫最后无法只得道:“想是受了惊吓,我开些宁神的药煎来吃吃”

    杨华听了眼珠儿一转,便在杨浩耳边悄声提醒道:“爷,是不是二丫小姐胆子小,又被吓掉了魂魄”

    杨浩一听,猛地一拍手道:“我怎么没想到呢”又埋怨道:“你怎么不早说,这都过了两个时辰了,也不知还在不在那儿。”

    杨浩便对着坐在一旁的李县令说道:“李叔,我知道二丫怎么治了,得叫魂。还请李叔给我一件二丫平常穿的衣服。”

    李县令早就听妻子说过曾给二丫叫魂的事儿,他一个读书人自是不信这些的,但虽大夫说没事,可二丫还是未醒来,便也有点心急乱投医,就真去找出二丫的一件衣服交给杨浩。

    杨浩便带着杨华去了出事的地方,因没有扫帚,就拿出树条自已胡乱扎了一个。便将二丫的衣服盖在上面,开始拖着扫帚叫魂。“二丫,回家了”。

    等到杨浩二人在那边扫了一遍后,便高喊着二丫回家了,一边拖着盖着衣服的扫帚就回到帐逢里,将二丫的衣服盖在她身边,又念叨半天,等了片刻二丫仍是未醒。

    杨浩又找李县令拿件二丫的衣服,要扩大范围地叫魂,一边自责道:“没早想起来叫魂,说不定那魂魄跑得远了点。”说着又和杨华一起上山去了。

    等再次回来时,将衣服放在二丫身上,等了一会仍是没什么效果。

    大夫看不下去了,说道:“刚才已是给她喝了些宁神的汤药,再过一个时辰必能醒来。”

    杨浩懒得理他,因怕如那个神婆所说时间长了就散了,仍是和杨华又拿了一件二丫的衣服急急出去叫魂。

    林将军此时见到这神棍杨浩,因年轻怕不服众而特意板起面孔便有些松动,他还真没看出来:这杨浩可真是杨家的一朵奇葩。

    定国公府林家自开朝以来将近二百年,俨然是一个真正的世家名门,代代子孙又很争气,故自是有一股傲气在心头,如今已是昭武将军的林振威更是如此。然自古伴君如伴虎,历来都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为此,第一代定国公府便在朝堂稳定后,上交兵权只做个享福的国公爷,偶尔调教下子孙。而历任定国公也是如此,如有战事便披甲上阵,如果边关安稳便解甲归田,子弟们平时也偶有为武官的,但皆是品级不高只为锻炼一下,且决不与边关将领相交过深。因此尽得君王之心,一直荣宠不衰。

    对于这杨家,林振威颇有些瞧不起。护国大将军是行伍出身,能得到现在这般荣耀,倒也是运气极好的。四十年前,景帝宠信当时的皇贵妃,故外戚专权,卖官鬻爵,朝野一时乌烟瘴气,而民间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偏当时景帝欲废当时的太子,想另立皇贵妃生的儿子。幸有大官直谏太子无德行上的过失,而皇贵妃之子太过年幼,尚不能看出才干,若此时改立太子恐动了国本,于国于民皆不利。这才一时不能成。后太子代天巡边时,景帝竟意外驾崩,临终前下昭书立皇贵妃的儿子为帝,如此倒也罢了,偏又指太子谋逆,竟要赐死太子。一时朝野哗然,民间流传起古代秦时秦二世与公子扶苏的故事来。

    于是天下人坚决拥立太子为帝,当时定国公空有将才却无一兵,既不能助太子,又不想助皇贵妃一派,只好抱恙在身躲在家中。终是当时的戍边将军现在的护国大将军异军突起,一路护着太子,打败朝庭的那些虾兵蟹将,最终助太子登上皇位,而杨将军也被封为护国大将军。

    因当时皇贵妃打着景帝昭书的名头,说是太子谋反。于是几个有势力的王爷将领们存着“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侥幸,趁着太子刚坐江山还未稳也起了异心,想要割据一方坐坐皇帝尝尝。当时的北蛮国和东临国也趁机分一杯羹,于是护国大将军全力对付外敌,而定国公则对付内乱,倒也分工明确。最终,经过十几年的内忧外患,终是天下太平。论功行赏后,定国公照例窝回了家,而护国大将军却因故土难忘,仍是留在边关,他的两个儿子也皆是上将军,守卫边关。

    一时大家皆认为杨家手握重权,只怕会失了圣心遭了猜忌,却不想皇上仍然全心信任杨家。

    而杨家不仅得享富贵荣华,更有鲜花着锦之盛,那就是皇上为太子求娶杨家长女杨清为太子妃。

    第十六章前尘往事

    第十六章前尘往事

    的确是热火烹油繁花着锦之势,太子妃杨清终是成了一国皇后,那杨家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