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 刷好友度  (第1/1页)
    从王伟手上接下了烧陶的任务后,王四五就过去清理窑炉了。    昨天烧的炉灰被他用木铲扒了出来,这样做可以为窑炉腾出来空以便烧制下一批的陶器。    不过在扒炉灰的时候,王四五的木铲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    掏出来一看,是一种他从来都没有见过的黑色小石头。    这种小石头上面很是光滑,就好像是圆润的鹅暖石一样。    而下面则比较粗糙,和许多粗糙的土渣还有草木灰混合在一块。    用手敲了敲,王四五感觉这块石头很坚硬。    虽然这块石头的下面不好看,但上面实在是美的让他心动,那光滑圆润的样子是他从未见过的,用手在上面抠了抠,他把石头用兽皮外面的草绳固定了起来,打算有空的时候把这块石头磨一磨,然后送给王伟。    对于黑石的事情王伟并不知情,吃过早饭,他便再次开始捏泥胚了。    只不过,这次捏的泥胚和以前的有些不同,这次的泥胚,就像是一个圆柱的水桶一样,王伟是怎么厚实怎么捏的,在水桶的侧下方,王伟扎了一根细树枝,顺着树枝的外面捏了一个壶口。    花了一点时间,王伟又捏了三个差不多大小的泥桶。    等做完这些,三角龙也从沉睡中苏醒了过来。    王伟做这种泥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做计时工具。    在钟表没有被发明出来的年代,想要计时的话,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计时。    因此,古人想出了很多精妙的办法。    最基本的,也是人众皆知的就是利用太阳来计时了。    平地上竖一根棍子,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    一年有四季,每一个季节太阳光的长短都是不一样的。    当棍子的影子最短的时候,就是夏季,当影子最长的时候,则为冬季。    而影子所处的位置,又代表着每天的时间。    同时,根据冬夏季节的不同,不同季节的影子所处的位置,又代表不同的时辰。    其中,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的刻度叫做圭表,而测量时辰的则被称之为日晷。    这两者和在一块的话,就是古代计时的太阳钟了。    虽然太阳钟计算时间比较准确,并且能够划分四级,区别东南西北,但它的制作方式非常麻烦,局限性也非常强。    需要专人不停的记录一年四季的日影,然后对比成型。    而且在阴天和夜晚,太阳钟也无法发挥功用。    正是因此,古人又发明了许多比较方便的计时器。    例如漏壶,沙漏之类的,甚至民间追求更加简单的办法,用烧香,烧蜡烛都能计时。    也正是因此,后世才有了一炷香的说法。    而王伟要做的,则是漏壶。    漏壶又称漏刻,是将一个壶里面开孔,让水从这个小孔中流到一个容器之中。    而容器里面,竖有一根刻有时间标记的尺子。    当需要计算时间的时候,将漏壶打开,对准容器滴水。    这样,就可以根据容器中水位的高低来观察尺子上的时间标记了。    如此,就能达到精准计时的效果。    只不过,漏壶通常情况下都是夏天使用,因为冬天水易结冰,也因此,人们为了在冬季计时,又发明了不会凝固的沙漏。    只不过,条件有限,这附近又没有沙子,所以王伟想要制作沙漏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好在这次制作的漏壶是放在窑炉附近使用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