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四章 没油水的差事 (第1/1页)
上游积雪消融,永定河水位越来越高。 石赞清这些天跟石景山同知、三角淀通判一样,领着各自的属官和成千上万民夫,吃喝拉撒全在河堤上。身为永定河道,吴廷栋不能坐在衙署里发号施令,宣完谕旨,把兵部和八旗都统衙门分发来的三个武官交给韩秀峰,便带着十几个家人和衙役直奔河堤,跟前几天一样开始巡河。 寻到北岸第九十三号段,遇上正跟几个属官一起商量要是水位再涨只能掘堤分水的石赞清。 在治河这件事上,吴廷栋不认为自个儿比石赞清高明,就这么站在比下面房顶还要的河堤上等了近两炷香功夫,才走上去问:“次臬,下面的百姓有没有差人去疏散?” 石赞清拱拱手,转身打发走一帮属官,陪着他一边接着巡视一边无奈地说:“已经差好几拨了,可还是有不少百姓不愿走。” “不走怎么成,不走怎么分水?”吴廷栋停住脚步,看着越来越宽的河面问。 石赞清无奈地说:“那些百姓晓得这一走,我们便会掘堤分水,他们就得流离失所。就算河水退去,他们的那些田地今年也没法儿耕种。何况谁也不晓得河水什么时候能退,谁也不晓得河段会不会因此而改道。” 吴廷栋很想派衙役去把堤下的那些百姓撵走,但现而今不是康熙朝也不是雍正朝,那会儿两岸全是长满芦苇杂草的滩地,没几户人家,没几个百姓,想分水就分水,可以“无为而治”。 哪像现在两岸能开垦的几乎全被开垦了,连犄角旮旯都被百姓种上了庄稼。说到底是大清承平已久,人口激增,地却还是那么点地。 想到真要是用强把那些百姓赶走,不晓得会被骂成什么样,说不定会被那些见风就是雨的言官弹劾,吴廷栋凝重地说:“看样子只能死守,河神保佑,这水不能再涨了。” 提到河神,石赞清忍不住问:“吴大人,韩秀峰那边没事吧?” “他能有什么事,不但没事,皇上还赏了他个巴图鲁勇号。” “我不是说他有没有事,我是说他晓不晓得……” “应该不晓得,我刚才他那边过来,他应该没察觉到。不过就算察觉到你我也托人弹劾过他,他又能怎样?”吴廷栋甩甩脚上的泥巴,接着道:“次臬,我知道你心存歉疚,其实大可不必放在心上,你我出此下策既是为了两岸百姓,也是为了朝廷,又不是为了自个儿,更不是要陷害他。” “话虽这么说,可这么做终究……” “终究什么,次臬,我知道你是个光明磊落的君子,可非常之时只能行非常之事。至少这么一来,我们今年便能省下万把两银子!” 想到夏汛比春汛更难熬,到时候不晓得要花多少银子,石赞清暗叹口气没再说什么。 与此同时,刚把家人在村子里安顿下来的佟春,拿上钱袋跑到街口的一个小院儿,给永祥的弟弟塞了个门包,走进院子再次拜见永祥。 一大家子人挤在院子里,实在没法儿见客,永祥干脆领着他去都司署。 佟春一边跟着走,一边小心翼翼地问:“您怎么不住衙署,您怎么让老太爷和嫂夫人他们住这儿?” 永祥晓得他有一肚子疑问,停住脚步笑道:“佟老弟,家眷只能租住在外面是韩老爷立的规矩。韩老爷说你我都是领兵的,衙署就是兵营,兵营就得有兵营的样儿,家人能不去就不用去,女眷更是不能去。” 佟春好不容易谋了个协办守备的缺,本以为到任之后能有自个儿的衙署,结果却要租低矮的民房住,越想越郁闷,禁不住问:“韩老爷立的规矩,韩老爷的规矩再大还能有朝廷的规矩大?” “佟老弟,这儿是河营,不是西山健锐营!至于韩老爷立的规矩,皇上说不违制那就不违制。” “皇上也晓得?” “这是自然。” 永祥在京城时的家还没现在租的小院儿好,何况不管有什么事大可去都司署办,都司署的内宅依然空着,在家呆烦了想去歇息就去。更重要的是把河营带出新气象皇上一定很高兴,到时候自然少不了他这个都司一分功劳。 想到这些,永祥接着道:“佟老弟,俗话说入乡随俗,有些事不习惯也得习惯。比如我们河营,其实跟河标差不多,接下来要设左、中、右三营,等兵勇招齐了cao练好,能战之兵不比你们健锐营少。” “可兵呢,我怎么一个也没见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