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四章 京师枪炮雷声隐,滇南风雨急如晦(一) (第2/2页)
试枪!” 对于张小公爷的这个提议,熊孩子倒是没有反对。 “本宫再做几门一寸半的骑炮,虎哥儿你带过去试试手!” 看着一脸认真的朱厚照,小公爷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 天不怕地不怕的小朱童鞋,这会儿却鼻头一酸。 梗着脖子看着小公爷道:“虎哥儿,你可答应过本宫的!将来要带本宫上战场!” “一定!但这得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现在……肯定是不成的。” 次日,朝堂接滇南八百里急报。 十数日前大理大雷雨! 黠苍、白石二溪水涨,漂没民居五百七十余所、驿道断绝不知其灾情。 滇南布政使司急请国朝赈抚,还担任着户部尚书的佀钟哀叹。 老夫怎生如此命苦啊,这都临退休要进元老院还闹出这档子事儿。 亦是在这个档口,张小公爷悄然的将服部姐妹、米鲁等人与张诚一并送出了京师。 夜晚的潮白河凉风习习,这处码头是调查局专用的码头。 边上一大片的荒地是刻意空着的,岸上的芦苇将这处小小的码头隐蔽了起来。 从外面完全看不到这里的情况,也因为隐蔽所以只能是乘坐小船离开。 潮白河上会有货殖会的船在等着他们,到时候他们换上大船即可出发了。 “注意安全,一切小心!” 张小公爷对着四女点了点头,随后目送着她们登上了小船缓缓的离开。 服部两姐妹在船上对着小公爷恭敬的行了一个大礼,米鲁则是默默的望着小公爷没有言语。 田蕾与米鲁并肩站在一起,望着张小公爷沉默不语。 缓缓的吐出了一口气,张小公爷目送她们离开。 “很快,我们就会见面的!” 朝堂经过激烈的讨论,刚刚决定从粤北采购米粮调集后通过黔州运往滇南赈灾。 亦是此时,滇南再来急报。 初报后数日、十日内,滇南各处雨势渐大、河川水皆暴涨! 春城、安宁、呈贡、晋宁……等州县,多处有续惨遭水淹。 多个州府驿道中断不知其情,有闻白莲趁灾作乱。 更有流民来报,言道多处贼寇趁灾抢掠…… 同时亦传出有当地部族,趁机作乱已然有乱象之态。 顿时,朝堂上乱成了一片。 这就不能忍了啊,万一要真有人趁着这次大灾闹成流寇怎么办?! 然而弘治皇帝却很镇定,只是命各部尚书、内阁拟定一个章程出来。 随后便没有了下文。 而御书房内,三大学士则是看着调查局送来的急报陷入了沉默。 这是源自于李福达的第二份密报,上面写着的事情很简单。 “滇南将反,掌握之中。牵涉甚广,名单已得。” 而下面的时间,则是在滇南大水爆发之后的第二日。 也就是说,现在很可能滇南已经造反了! “陛下,犹豫不得了!此番当派大军围剿之!” 刘健满眼怒火,他其实也猜到了到底什么人牵涉其中。 卫所将撤、黔州头人们归顺国朝交出权柄,若说那些滇南的头人们没点儿想法怎么可能。 而这些年滇南说实话,好处实际上是不少的啊!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项,便是——滇金! 南北朝周思纂公作《千字文》,便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句。 而他的这句话,则是出自于《韩非子》。 其曰:“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 “采金之禁,得而辄辜磔于市,甚众,壅离其水也,而人窃金不止!” 丽水亦因产金,后被呼为“金沙江”。 古时由来,滇南一地便是产金之地。 然而,便是这产金之地却从未给国朝贡献过多少金子。 他们停止采金了么?! 显然不是,那金子去哪儿了?! 还能够去哪儿,自然是落入了各部头人、当地卫所布政使司那些人手里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