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三十二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拾伍) (第2/2页)
可实则功不配名啊,他们这一手是明褒暗贬! 功不配名之下,他们实则是说宋神宗“民无能名曰神”。 可黎鏳若是真能开疆扩土,还能从大明手上抢下西南之地…… 那他这“大越神宗”的庙号,可谓是妥妥“功德配名”啊! 只要想到这点,黎鏳能激动的尿都要溅出来。 “来人!召义渠公见驾!!” 春城内,年轻的黔国公带着亲兵们默默的登上了城头。 这是近来每日他都做的事情,支持黔国公府的土官们也已经汇聚到了春城附近。 远远的可以看到他们扎下的营寨,双方处在一种诡异的平静中。 让沐昆不敢发动反击的原因还有一个,整个滇南的卫所前来的仅仅不到两千人。 剩下的卫所全无声息,对面的土官们造反时间也不短了。 那些卫所不可能一点儿风声都没有,甚至沐昆派出去联络的人现在也都没有回来。 这些都无声的说明了很多事情,为何这些土官们能从容不迫的围着春城。 为何他们踌躇间却没有发动袭击,似乎这种沉默无声给予了他答案。 “公爷,几位老寨的指挥使在家里侯着您……” 老管家不知道什么时候登上了城楼,对着这位年轻的黔国公垂首恭声道。 沐昆嗯了一声,望着城外的营寨拍了一把城墙跺口。 “白伯,你说……他们到底在等什么?!” 白向志,数代跟着黔国公府家的老人儿了。 从黔国公家先祖沐英时期,就是老亲兵。 后来一直担任黔国公府府邸内的护院头领,到了白向志父亲那一辈因为识文断字便被提拔做了管家。 “公爷,无论他们等什么、做什么都无碍。” 白向志躬身对着沐昆,轻声道:“黔国公府在滇南已经百五十年了。” “大明在,黔国公府就在!他们,不过是跳梁小丑、一群蝼蚁而已。” 沐昆听得这话,不由得愣愣的望着白向志。 却见白向志缓缓的抬起头,望着沐昆轻声道。 “公爷,咱们黔国公府的名号不是靠着吹捧、不是靠着姻亲,更不是靠着什么诡计阴谋……” “咱黔国公府这么些年来威震南疆,是数代老国公斩下的脑袋、一颗颗堆起来的!” 老管家的话,让沐昆整个人一下子面皮就涨红了! 白向志缓缓躬身拜倒在地上,沉声道:“公爷!咱们黔国公府在滇南,何时怕过?!” “国朝需咱们沐王府永镇南疆,就是因为咱沐王府够硬!够强!” “不服的,斩杀了便是!敢有忤逆国朝者,斩杀了便是!!” 说着,白向志缓缓的抬起头望着沐昆:“公爷无需担忧!” 沐昆缓缓的吐出了一口气,点了点头:“且回去罢!” 白向志起身躬身在前领路,而老亲兵们则是紧随其后。 簇拥着这位现任的黔国公,缓缓的向着城内的黔国公府行去。 不怪这位年轻的黔国公略有些紧张,毕竟他才多大?! 如何见过这种阵仗?! 城外聚集的叛军至少三万余人,陆陆续续的还有叛军不断的在涌来。 原本作为黔国公府支撑的卫所,如今却仅仅是来了数千人。 这次来的土官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城内的兵卒算下来亦不过是万余人马。 外间的叛军,再加上这次大灾不知道会产生多少的灾民…… 这位年轻的黔国公想想就觉得头疼,那些灾民得不到赈抚很可能会变成流民。 到时候再被这些叛军吸收,就会变成叛军中的流寇。 历朝历代中流寇是最可怕的,他们就像是蝗虫过境几乎是吞噬、清扫一切。 数万人、十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之下,一般的县府根本就抵挡不住。 再加上现在的卫所几乎都在装聋作哑,他们能很快的将整个滇南搅的天翻地覆! “不要急,都有!都有!” 洱海边上,无数衣衫褴褛的老少们双目炽热的望着前方的粥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