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零一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终) (第2/2页)
神兵天将。 他们能吞云吐雾、抬手便能引雷霆下凡,雷声轰鸣数十里外都能听见。 不仅有天雷还能勾动地火,有人说他二舅子隔壁邻居的三小子的叔叔就看到了。 那些明军喊叫一声,顿有天雷轰下、地火喷出。 一片地动山摇,将数十万安南、东吁大军吞没…… 明吉逾当然知道这肯定是消息走样了,可他真没法判断明军到底是怎么赢的。 濒临生死的他,有时候也在惊恐。 莫非明军真的有沟通天神之能?! 一念至此,这位东吁老王顿时心生惊惧。 再想到莽瑞体、莽应龙二人,如今生死不知。 他更是心凉了半截,便是撑住了这诺大的东吁又如何?! 撑住了将来谁来接手?! “隆隆隆……” 夜色中,无数的藤甲军卒默默的行进在小道上。 莽瑞龙手里的信躬身递交给了李福达,此时的李福达坐在战马上打开来看。 里面是莽瑞龙在东吁王城里的亲信写来的,毕竟在东吁朝堂混了那么多年。 手上的亲信还是有些的,尽管没有达到可以单独守城门的地步。 “仅有禁军八百、守军两千余?!” 李福达似乎有些不敢置信,东吁这也算是地区强国啊! “滇南春城一役,东吁精锐尽失。” 莽瑞龙见状,不由得苦笑解释道:“如今这边境上的十万大军,可谓是东吁最后的力量了……” 李福达沉吟了会儿,点了点头。 东吁王也是没有办法啊,说到底东吁可没有安南强盛。 凑出二十万大军已经是极限了,且若是边境失守王城里留着大军又有什么用?! “大人!小臣的人,还有半个时辰便当班了!” 李福达眯着眼睛,望着远处灯火隐约可见的东吁王城点了点头。 亦是此时,安南边关守将匍匐在地上嚎啕大哭。 “大帅!非末将不肯死战,实在……实在是明军手段匪夷所思!” 这安南守将哭的是撕心裂肺,嗷嗷的叫着。 “仅仅是一轮火炮,整个边关一片火海!若非家中老亲兵拼死相救,末将早死于城下了……” 端坐在主帅椅子上的,赫然便是崇郡公黎廷彦! 他脸上看不出一丝的喜怒,倒是两侧的其他安南将领们神色各异。 有人面露惊恐、有人恼怒愤恨,有人望着这守将露出丝丝的鄙夷。 “哼!你还有脸回来?!边关雄城,又有大河天险!居然一日都守不住!” 一员军将冷哼一声站起来,对着这守将怒骂道:“如今还在帅帐中狂吠厥词,乱我军心!” “大帅!此獠当斩首示众,以律军法!” 这个时候又有人站出来,拱手躬身道:“大帅!临阵斩将,颇不明智!” “若是真如阮大中所言,明军有神兵利器岂非错杀我大越臂膀?!” “胡说!天下间如何有可跨过大河毁城之军械耶?!分明是阮大中无能托词而已!” …… 那叫阮大中的守将听得此言,不由脑袋在地上“砰砰砰……”的磕着。 “大帅饶命啊!末将所言,句句属实!句句属实啊!!” 黎廷彦依旧是面无表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其实此刻心绪澎湃汹涌。 这员守将叫阮大中,乃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 平日里不仅颇有勇力,且机智沉稳、谋略甚深。 黎廷彦派他去边城的时候,甚至还给他配备了如今安南军中大量的精锐。 这甚至,都引起了一部分将领们的不满。 所以这次他败退回来后,才会有人对他喊打喊杀。 “大中啊!且起来罢!” 原本吵的面红耳赤的人群,在黎廷彦开口后顿时平歇了。 所有的军将们都不由自主的停下来,然后望向了这位老将。 这里也就看出了,为何黎廷彦为人所忌。 他在军中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这位三朝老将立下功勋无数。 在军中更有数不尽的门生故旧,如此势力怎能不为当朝者所忌?! “如今大中所说不过一家之言,回到军中的其他守军还是有的。” 黎廷彦摆手让人将阮大中带下去,沉声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既不可刚愎自用,又不能偏听偏信!且先看看其他人,是如何说的。” 其余诸将闻言,只能是躬身应是。 没一会儿,便有其他从边城逃回来的溃兵残将被召来。 随着他们一个个的讲述,甚至好些讲的比阮大中还恐怖。 顿时这军帐里,再没人说要斩了阮大中了。 一个人如此说可以质疑,二三个、四五个都是如此说,你可以认为他们串通。 可逃回来的一大群人全都这么说,这就说明事情非常的严重了。 当最后两名溃卒被人带出了军帐后,这军帐内顿时陷入了死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