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一十一章 竖规立矩财粮货,扬帆出海归京师 (第1/1页)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张小公爷没有说话,反而开始背诵起一段经章来。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李东阳听得有些莫名其妙,作为大明鸿儒之一他自然是知道这些话的出处。 小公爷所念之经章出自于《孟子·离娄章句上》,亦是他所学过的。 “西涯公不知有否注意?!大明如今乱象者多存于商贾、士人。” 这个话说出来李东阳顿时有些脸红了,这事儿他如何能不知?! 很多读书人此时还算是要些许脸面,还没到万历朝那样商贾也是好身份的时候。 当然,这并不妨碍读书人遮遮掩掩的做生意。 更别说他们家里人做生意,他们秉持着“亲亲相隐”的原则为其遮掩甚至庇护。 家里通过他们读书人的身份免税、得庇护,从外面挣银子回来。 然后再支持他们这些不事生产的读书人读书、拿官位,到更高的位置、结识更多名士。 甚至最好结识朝中大臣,再有同乡互相帮衬一点点扩大影响力。 “何以士人、商贾乱耶?!西涯公想过吗?!” 李东阳这回真的是被问住了,是啊!为何他们会乱?! 如今仕林的乱象,李东阳自己也很头疼厌烦。 那些个言官们被痴虎儿收拾完毕后还好些,但下面的士子们嘴里没个把门的。 啥话都敢往外蹦,甚至有些时候聚集起来逼迫官府亦时常发生。 “明日开始装船,但估计得三日后才能出发了。” 小公爷笑着对陷入了沉思的李东阳轻声道:“滇南已是理顺,安南事物想必西涯公亦是手到擒来。” 李东阳对此倒是不反对的,宦海多年如今又有大军撑腰。 若是连现在这样的安南都搞不定,他老李头干脆找一块豆腐撞死算逑了。 “此番也可带邃庵公熟悉一番安南,入阁前他在此历练一番亦是好的。” 这番话说的老气横秋,但李东阳却丝毫不觉着违和。 甚至下意识的点了点头:“石淙的确得多历练一番,毕竟国朝变化太大……” 话还没说完,李东阳自己就笑了。 这痴虎儿才多大啊,居然都开始安排起国朝的事宜了。 看着这意气风发笑吟吟的如玉少年郎,李东阳突然间觉着自己老的厉害。 老了,不得不服老啊! 回头石淙能够入阁了,自己也物色一个接班人。 然后自己就面团团的到元老院里养老去,也不赖位置上跟年轻人们争了。 “当当当~诸位!今日所扑买者,较为特别。” 还是那观海听涛楼里,但这回坐在这里的仅仅不过十家货殖会。 他们都是各自有着大型、多艘海船的,甚至在旧港他们都有海船停泊。 “这次,是为国朝运送粮秣!” 那扑买先生说着,对着京师的方向一个拱手。 “我朝陛下英明神武,擒下安南贼逆!只是这粮秣,有些多啊!” 唔……这不是有些多啊,这是很尼玛多啊! 但想想,他们在座的也没有人能够吃得下这么多粮食。 足足一千五百万石呢,想想他们都腿肚子打哆嗦。 恐怕也只有国朝户部、内库,才能名正言顺的囤下这么多粮食。 “此番扑买,是由高至低!限时一个月内,将一千五百万石粮食运抵京师!” 咦~如此扑买,倒是新鲜了。 但想想似乎也很合适啊,毕竟是这么一大宗的粮食运输。 便是调集船队前来,再不断的运回去亦非易事。 且不可能每次过来都只是运粮食嘛,总得带点儿其他物件儿回去。 “此番均输,总价六千两!每次减价百两,请注意!每次减价百两!” 扑买先生“咄咄咄~”的敲着锤子,大声道:“现在……开始!” 这些个大海商们互相看了看,终于粤北货殖会主事的缓缓站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