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帮爹当军阀_第四三九章 邺城之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三九章 邺城之危 (第2/2页)

等待机会的太史慈和鲜于辅不约而同地向刘和请示,想要饮马黄河.

    刘和觉得整顿冀州的时机基本成熟,于是给太史慈下令,让他先跟黑山张燕联系,然后寻找合适的机会将留守邺城的淳于琼解决掉.

    太史慈接到刘和的命令之后,很快就与张燕取得联系,在成功说服张燕出兵并州之后,太史慈便着手对付冀州留守的袁军.太史慈先给驻守渤海的鲜于辅去信,建议鲜于辅将兵马暗中调动至安平境内,接着又给青州平原郡的田楷去信,让田楷故意在靠近清河郡的地方与袁军制造摩擦.

    鲜于辅接到太史慈的书信之后,知道这是攻打袁军的信号,于是将部队分成三路,悄悄沿着绛水逆流而上,抵达了安平棘津城,然后埋伏在这里,等候太史慈进一步的动.作.

    田楷与太史慈虽然互不隶属,但当初振威营和振武营在他被袁绍"修理"的时候曾经出手相助,加之这次太史慈请田楷对付的便是老对头,所以田楷欣然接受了太史慈的请求,派出五千兵马从平原进入清河境内,接连攻占了几座县城.

    留镇魏郡的淳于琼,是袁绍麾下资格最老的一个都督,他的地位不仅高于颜良,文丑,黮义,高览这些武将,也比田丰,许攸,逢纪和郭图这些谋士要高.当初袁绍还在洛阳时,淳于琼便是袁绍的铁哥们,与袁绍,曹cao等人一起被汉灵帝擢升为"园八校尉"西.袁绍前往并州时,将冀州的大小事务托付给淳于琼和郭图,逢纪等人,其中淳于琼主要负责军事,郭图和逢纪则主要负责政事,同时兼顾给淳于琼出谋划策.

    在袁绍看来,自己留在冀州的班底和兵力应该可以应付各种突发事情,但他却没有想到逢纪和郭图两人其实貌合神离,而淳于琼对于逢纪和郭图两人的指手画脚也是很不感冒.

    当田楷进攻清河的消息传到邺城时,逢纪建议淳于琼暂时不要出兵增援清河,等进攻河内的部队收回来时,再去理会田楷,郭图却是完全相反的意见,他认为对于田楷这种挑衅的举动,必须要尽快从重地打击,不可姑息养jianian.淳于琼被两个军师吵得头昏脑涨,便做下了一个两不得罪的决定.他给驻守巨鹿和安平的部属下令,让这两路部队向着清河靠近巨鹿和魏郡的界桥一带集结,静观田楷接下来的动作.

    巨鹿和安平的袁军移动到界桥附近后,太史慈立即率领振威营突入大陆泽以南,截断了这一路袁军后撤的道路.淳于琼察觉了太史慈的意图之后,急忙从邺城出兵,想要替界桥附近的袁军解围,结果赶往界桥增援的部队在半路上遭受到鲜于辅率领的振武营袭击,全军覆灭.

    鲜于辅吃掉这部增援的袁军之后,与太史慈和田楷两路兵马一起合围,将界桥附近的近万袁军死死围住.

    到了此时,邺城只剩下一万兵力留守,而太史慈和鲜于辅出动的兵马却超过了三万,如果加上田楷进入清河的部队,围困界桥的总兵力达到了四万.淳于琼不敢再从邺城派出兵力救援界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围困在界桥附近的一万部队,因为粮草断绝,最终向太史慈和鲜于辅集体投降.

    太史慈和鲜于辅收拾了界桥这股袁军之后,并不着急攻打邺城,而是细嚼慢咽地将邺城北面所有被袁军占据的城池全都吃进肚里,这才意犹未尽地朝着邺城而来.

    淳于琼做好了依托邺城进行死守的准备,虽然太史慈和鲜于辅出动了三万兵力,但他还是有信心守住邺城,直到进攻河内的高览部回援.

    然而,令淳于琼失望的是,太史慈和鲜于辅根本就没有打算硬攻邺城,他们只是将部队驻扎在邺城的外围,分明是想跟邺城内的袁军来一场持久的围城之战,直到城内守军把所有粮食吃光,才会发动最后的一击.

    面对如此冷静耐心的对手,淳于琼彻底无法淡定了,就连逢纪和郭图都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化解邺城的危机.淳于琼无奈之下,只能向进攻河内的高览发去回援的命令,同时还向河东的袁绍发去求救和认错的书信.

    太史慈和鲜于辅早已商量好了,他们的目标不是围攻邺城,而是进攻河内的高览部,所以就算发现了淳于琼从邺城往外派人送信,也没有捉拿,而是故意放这些报讯的人顺利离开了邺城.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