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九)寻人 (第2/2页)
拜访你家公子的,可昨日你们不是说你家公子不见客?我一时郁闷便走了”。 两个小厮互相又瞧了一眼,其中一个道:“若是姑娘说的话属实,我这先去帮姑娘通报一声,还请姑娘稍等一会。” 若是姑娘说的话不属实,就别怪我等二人翻脸不认人。 安越瞧了那小厮一眼,点了点头,其中一个小厮已经进了府中去。 安越在门外等了一会,来了一个婆子前来迎接她,那婆子长着一张圆脸,穿着青翠罗裙,头上戴有一支素色银簪,一支金色发簪,胸前配戴素银雕花颈圈,手上戴有两支素色手镯,那婆子瞧见了安越,上下打量一番,笑道:“姑娘可是受周老先生之托来拜访咱们范府?” 安越点点头,朝着那婆子见了礼,又自报了姓氏,由来。 那婆子又笑道:“姑娘既是姓安?我称姑娘一声安姑娘如何安姑娘可带有什么信物” 信物? 她带了什么信物。 她想了想,灵机一动,想到自己往范府送的东西,笑道:“嬷嬷想如何叫我都行,只我这次来得匆忙,并未带什么信物,但是我知晓周老先生这两年来给贵府送了一些江南特产,那些特产是由我一一包好,又由我去镖局托人送的,那装特产的第一层盒子上有梅花雕花,第二层里间的粗布锦带麦穗上也有梅花修样,并且还绣了一个安字。” 那圆脸婆子一听,从鹭桥镇送来的东西都是她这外院的婆子收拾出来的,根本也没进里间。那活计是她的差事,她自会瞧上一番,她隐约是记得那盒子上有梅花雕花,至于麦穗? 她也没仔细瞧,她又上下打量眼前的姑娘一眼,瞧着倒也不像是说谎之人,又瞧瞧她一身的罗裙,确实像是江南一代的款式。 “安姑娘请随老奴来~”那婆子笑了笑,领着安越往范府进去。 婆子一边仔细打量着安越,一边又开口道:“老奴姓张,安姑娘可以叫我一声张婶,听安姑娘所说是在周老先生的书院授课,想必安姑娘的才学应是了得。” 安越垂着眸子,摇摇头,“我也只是颇懂一二,不及周老先生,更不及范公子。” 张婶子瞧着安越,仔细打量她,瞧着她走路不紧不慢,也不东瞧西看,倒是比一般乡下来的姑娘略微稳重一些。 她是夫人院中外院的管事婆子,算起来算是夫人房中的三等嬷子,也是得了夫人的命令,来招待这鹭桥镇来的安姑娘。 夫人吩咐说,从前少爷在鹭桥镇周老先生那书院中住了一年左右,对范府有几分恩情在,又在这两年元宵佳节往咱们府上送了东西,有一份心意在,要仔细招待这鹭桥镇来的客人。 张婶子把人带进花厅,一个丫鬟上前奉茶,摆上糕点,安越把手中买来提着的东西给张婶,说道这是周老先生叫自己买的一些糕点,小小心意。 她瞧着那糕点包装,轻笑了笑叫丫鬟把东西收下退下。 张婶笑了笑,瞧了一眼安越,开口道:“安姑娘家中可住得离书院远吗?家里可有弟妹?父母身子可是硬朗?” “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父母身子还算硬朗。” “从鹭桥镇到登州来可不容易,安姑娘路上辛苦了。” “并不辛苦,这是我应了周老先生的事情,只还有一事可能要麻烦张婶,周老先生只让我亲自带句话给范公子,还要麻烦请张婶去请一下范公子~” 安越说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她只想着既然已经入了这范府,只求快点见上他,免得待久了露了马脚。 张婶瞧见安越这番说道,点了点头,先去喊了个丫鬟进来,去请示夫人。 她又陪着安越聊了一会。 没一会,那请示夫人的丫鬟已经回来了,她在张婶耳边悄悄告诉张婶,夫人说少爷近几日在府中不见客,安姑娘若是有话,可以稍等几日,再来转达给少爷,若是急的话,可以把要带的话写成书信,由小的给少爷。 张婶一听,点点头,又十分委婉地把话一说,安越抬起头瞧了张婶一眼有些失望道:“那我改日再来,我在这登州还要待上两日。” 张婶点点头,安越起身告退,张婶叫了个丫鬟去送安越出门。 安越刚刚出了花厅,那个跑路的小丫鬟瞧着张婶开口道:“张嬷嬷,鹭桥镇在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