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十四)傻瓜 (第1/1页)
第二天,天还灰蒙蒙的,素伊爹已经轻手轻脚起床穿好衣物了。 接着他带上昨晚他娘子给他拿的一个荷包,这荷包里装满了碎银子,然后又小心翼翼出了房门,再顺手带上了房门。 出了房门后,他先去后院茅房中解手,又绕来前院进了灶房,打水洗了把脸,然后在灶房里,在灶洞里生起火来,还弄了些马儿的吃食,又顺便热了两个素伊娘早前做好的饼子。 他拿着热好的饼子吃了吃,很快便吃完了,再去堂屋倒了一杯温水喝了下,然后又回了灶房,提着马儿的吃食去后院马房中喂给马儿吃,等马儿吃好了,把马儿牵了出来,再把马车行头侍弄好,接着牵着马匹去了前院。 出了院门,再回头,转过身子,放下手中绳子,又走了几步,关上了刚刚被他打开的院门。 然后再转身,上了马车,驾着马车往镇上赶。 天依旧还灰蒙蒙的,有些清晨的雾气,在路上看不见远处的行人,也看不清远一点的路途,素伊爹小心平稳的驾着马车。 今日他也戴着帽子,套了手套,还有他娘子做的护袜,棉衣外他还披上一方黑色披风,其实昨日他也披了,只是下午回家时那披风被他下马车时解开放在马车上了,他赶着的那匹马儿也套上了它家女主人做的那些物件。 从清水村到镇上的路程不算太近,路道两边偶尔有田地,也偶尔也有大山。 雾气还很重,空气里很冰凉,若是张开嘴吸上一口气,嘴巴喉咙都会凉透。 他驾着马车,一阵阵的疾风又向他袭来,打在他脸上,不一会他这脸又吹的通红。 好在他这脸皮子多年来已经学会了抗冻抗冷,这会他倒没觉得多么疼。 等他赶到镇上,路过那石桥,雾气终于散去,他赶着马车一路又往县里。 县里也不算远,快点赶马车一刻钟便能到。 不过他在路上若是遇见了回来的马车,便会喊一声,老伙计,然后问问那赶马车的车夫有没有载他家孩子阿河回来。 这样一耽搁,等他到了县城便花上了两刻钟左右。 他赶着马车往他知道的书院去,阿河第一次去那书院还是他送过去的,等到了一座书院前,他下了马车,赶紧去敲响了书院的大门。 大门没开。 他又敲了敲。 还是没开。 他连忙又敲了敲。 敲了敲~ 等了一会。 可算有了动静,书院大门被一个上了年纪的婆婆打开,那婆婆看见他,开口道:“小老弟,你这是要找谁?” 素伊爹猜到她可能是这书院请的打扫婆婆,“婶子,我是来找我家陈河的,我来接他回家。” 那婆婆一听找陈河? 她上下打量了一番书院门口站着的这个男子,又望见了他身后不远处停着的马车,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接着又露出了一丝担忧,开口道:“你是阿河那孩子的姑父吧?” 素伊爹点点头。 “那孩子啊,这两天染了寒气,病了,正在床榻上躺着呢。”婆婆叹了口气。 这书院的人几乎都走光了,不过她这个打扫的张婆子还要多待上几日,要好好把书院收拾收拾整洁干净,才能回家。 也亏得她家就在这县里,离得书院近,晚些几日也无妨,若是离的远了,天气越发冷了,又下起雪来,就不方便了。 素伊爹一听,连忙往书院打开的门挤进去,边走还边道:“多谢婶子告知,婶子可知道我家那孩子有没有请大夫?” “请了,我这老婆子也给他熬了些药伺候他喝下,可也没见好,我和他说托个人先回去告知你们一声,他拦住了我,还说什么,过两日就会好了,要是托人回去告诉你们,你们又要担心了~” 素伊爹没再说话,只凭着记忆加快了脚步往阿河房间去。 那婆婆疾步跟在他的身后,院门也没关了,她还道:“你家阿河那孩子还说你们离的远,要是告诉你们,麻烦你们那么远跑来,说你整日要忙活着赶马车挣银子,辛苦的很,他这点病寒算什么?可我瞧着他这病寒越发严重了~” “他还说他自己认识草药,也懂些病寒,我这婆子怎么劝他也不听~” 说着,素伊爹已经快速寻到了那房前,他伸手推了推那房门,房门被打开,一阵亮光刺进房中。 房中并排放着许多不大的床榻,每个床榻中间又隔着一条可以过人的缝隙,其他床榻上的被子枕头都叠放整整齐齐,只有一张床榻上被子有些凌乱,被子下有个少年正躺着。 他脸上有些苍白,是病容。 那少年感受到了房门被打开刺进来的强烈光线,睁开了双眼,朝着房门那处看了一眼。 然后,他便望见他的姑父疾步朝着他走来,走到了他的床榻前,弯下腰扫了一眼他,“姑父带你去医馆。” 还不等那少年反应过来,那个男子已经更加的弯下腰,捡起床榻前一双靴子来,又掀开了被窝一角,给那少年穿好靴子。 他见被窝下的少年穿了不少衣物的,他想了想又解开自己身上那黑色披风,再掀开被子,扶起那瘦弱病态的少年郎,把自己那黑色披风披在少年身上,动手把披风在少年郎身上包的紧些,再背起他往书院外赶。 那婆婆在他们背后自然是瞧见了他这番动作,又急忙跟着他们往外赶,还在身后说:“西街上,有家医馆不错,那里面的大夫好,药材卖的也便宜些。” 那个男子已经背着少年往西街走了,又回头说了一句:“多谢婶子“。 他常年赶马车,对自己的家乡县城还是了解,脚步未停下来,继续往西街走。 男子身姿不算很高大,他背上背着那瘦弱少年其实长的已经比他要高上一些了。 县城的街道要比小镇的街道大上许多,街道两边酒肆,饭馆,客栈,当铺,茶楼也要多上不少,此时那个男子背着那个少年疾步的往西街医馆走。 那站在书院门口的婆婆望着他们的背影,舒了口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