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外婆的家 (第1/1页)
於歌和导演李廷香在一边儿攀谈起来。 “我看过这部电影的混剪了,影片镜头风格……怎么说呢,个人感觉挺纪实的,接下来的剧情也都要那个感觉吗?” 李廷香想了半天,说了一句。 “这个概念有点儿笼统,你说的感觉再具体点儿讲给我。” 於歌一愣。 然后就问起来。 “《偷自行车的人》那样的?” “怎么说?”李廷香听完眼前一亮,诶哟,这小子有货? “镜头多层次,多元素叠加。” 李廷香听完,想了半天。 “那样就太客观了,镜头高高在上,这部和那个题材不一样,不行,观众很难代入。” 於歌舔了舔嘴唇。 “布列松那样的镜头纪实感怎么样?” “《扒手》那样的?”李廷香思索了半天,“也不行,镜头领域结构造的太深,空间上一关联容易出戏,而且这不和刚刚说的那个题材一个类型。” 然后又强调了一遍,“毕竟这部在我看来属于个人纪实,个人代入感情比较强烈,我不要那么深层次的东西,我要最朴实的镜头,一下子扎人心的东西。” 於歌兴致彻底上来了。 “伊文思大师的镜头表现感怎么样?” “太宏观了,镜头太自由了。”李廷香突然顿住,反应过来以后,张大了一张嘴,“这些你都能拍出来?” 於歌惋惜的摇了摇头。 “不能。” 李廷香直接被於歌逗的笑了出来。 “那你问这么多。” 於歌嘿嘿的笑了笑,见猎心喜,然后说了句,“主要是也不知道影片是个什么故事,就看了些镜头。” 李廷香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说你跟我来。 然后就带着於歌回到老太太住的房子那儿,把剧本拿出来给了於歌。 “这是剧本,你先看看。”递过去以后问了一句,“你是学导演的?” 於歌接过来的同时点了点头,“恩。” “怪不得呢,净扯那有的没的。” 於歌愣住了,“那一般人摄影师想问镜头要什么感觉,怎么问啊。” “他们有个人一套成体系的拍摄方法,不用问我,我觉得不对,直接给些建议就好,干涉的过多,是不尊重人家。” 李廷香说话挺慢,人家是科班出身,在韩国电影艺术学院毕业的,那学校的地位就和北影中戏来的一样,走的就是学院派,系统理论知识能跟背书一样给你背出来。 拍戏的路子也很正。 於歌在一边儿拿着剧本,跟着说道,“那我就先去看看剧本了导演。” 李廷香一摆手,你先去吧。 於歌拿着本子就钻进了个屋子里,读起来这份剧本。 主人公相宇是个七岁的小屁孩儿,他mama找工作,把他扔在了外婆家里。 外婆什么都不懂,不会写字,也不会说话,佝偻的身躯总是卑微的比别人低半头。 她只会点头,孙子和她说什么事儿着急了以后,她就一声不吭的在胸口画圈圈,表示对不起。 活的比谁都纯粹的老人,邻居会夸她的菜种的好,邻居家的小孩儿总是拿着水果来给她尝。 她听说邻居老人生病,把女儿从汉城带来的补品给邻居带过去,她拄着拐杖,走过崎岖的山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