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 有意思的古画 (第1/1页)
北宋画家崔白的画? 听了吴茉莉的话,向南顿时了然。 难怪会让他来负责这幅画的接笔工作,原来是北宋的画。 向南给国宝《千里江山图》接笔的事,虽然不能说是人人皆知,但在圈内基本上也是传遍了。 毕竟,这件事当初可是召集了全国各地的接笔高手们齐聚京城,而且还相互切磋了一番的。 可到了最后,这接笔的任务还是落在了向南的头上。 更重要的是,向南很年轻,而且接笔的效果几乎无可挑剔。 这么一件大事,谁要是说不知道,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在文博界里混饭吃。 而《千里江山图》,就是北宋时期的古画! 一般情况下,专业接笔的人都是临摹高手。 而临摹高手,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往往只会钻研某一个时代或者某一个方向,甚至是某一个名人的画。 比如说,有的人会专门临摹北宋时期的青绿山水画,有的人则是专注临摹白石老人的画,不一而足。 至于向南,他实际上并没有太专注的方面,发展得算是比较均衡。 可由于他常常出人意表,给人一种无所不能的印象,所以这次吴茉莉接到修复北宋画家崔白的《双喜图》时,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向南。 北宋=向南,向南=北宋? 吴茉莉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奇怪的等式,她笑道:“这幅画,你应该听过吧?” “听过。” 向南点了点头,一脸向往,“这幅画,很有意思啊!” 崔白的《双喜图》,向南之前并没有看过真迹,只在网络上看到过相关的照片,还不是很清晰。 在那幅《双喜图》里,描绘的是一副深秋的场景。 枯木衰草,落叶凋零,两只喜鹊和一只灰兔对峙,呈现出一派秋风肃杀的冷峭凄凉景象,令人顿生寒意。 然而有意思的是,就这样一幅肃杀、凄凉的画,取的名字却是《双喜图》,这其中的意味,就颇耐人寻味了。 第二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双喜图》上有清代《石渠宝笈初编》著录,题为《宋人双喜图轴》。 后世认为,可能是因作者题款字小又很隐蔽,未被人发现,所以题为“宋人”。 《双喜图》上的题款,到底有多隐蔽呢? 崔白签上去的这一款识,就藏在画中树干的纹理之中——“嘉祐辛丑年崔白笔”。 如果不细心一点,还真是看不出来! 崔白为什么要把题款藏得这么严实? 他还有这种恶趣味? 实际上,宋朝画家已经开始在画作上题上自己的名字了,只是为了不破坏整体画作的美感,他们都会找一个特别隐蔽的地方签上款识。 五代及北宋画家李成《读碑窠石图》藏“李成画树石,王晓补人物”于画中残碑之侧面。 再如南宋画家李唐《万壑松风图》隐款“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于远处山峰之中;而《采薇图》则藏款“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于石壁之上。 但是,崔白的用意仅仅只是如此吗? 看到向南站在那里想得出神,吴茉莉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傻弟弟,明天就可以看到那幅画了,现在就别想了,再想也看不到,博物馆都关门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吴茉莉的心里也在感慨,俗话说,成功的人大多相似,失败的人各有各的瑕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