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四章 鹣鲽如幻 (第1/1页)
朝廷的赏赐倒比人先到府上,皇甫家的管事赵翁,心间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及至看到男主人骑马引车出现在府门口,瞧着仍是身姿矫健、未受残虐的模样,赵翁欢天喜地迎上去,道些平安大吉的肺腑之语。 皇甫珩淡然点头,由小厮将马牵走后,回过头,正望见母亲和妻子从车上下来。 赵翁是从珩母的脸上,发现情形不太对的。王氏这样乐于宣扬喜庆气氛的长辈,此刻的面容竟带了些微沉凝之意。 不等赵翁看清跟着王氏后头下来的若昭,皇甫珩已步上前去,伸手欲扶妻子。 待若昭双脚落了地,婢女桃叶忙要替手,皇甫珩方才有些峻峭凛冽的神色却散逸开来,低声道:“我来。” 又向着若昭,似问非问:“已过槐月了,怎地手还这般凉。” 这若是寻常外人瞧来,定要羡煞大娘子好福气。 唯赵翁是看着若昭长大的老仆,如何分辨不出,若昭目光中的空洞甚至冷漠。 好在桃叶是多么机灵的婢子,觉察到女主人对男主人并没有抗拒之意,忙知趣地松开若昭的另一只衣袖,三步并作两步,小兔般地往门里蹦去喊郭媪。 郭媪抱着小讱儿迎出来的时候,从珩母到下人们,仿佛都松了口气。 虎头虎脑的肥白婴儿,轻易地便让阿郎和大娘子的身份,从一双夫妻,转成了一对父母,众人好像不必再担心,会有无法预计的事发生。 众人想来,面对彼此血rou交融新造的生命,这对父母还能如何别扭呢,自然会心无旁骛地浸入欢喜中去。 何况皇甫珩,是第一次见到儿子。 他在盐州,在凉州,以及在昨日的长安城官驿中,都想象过儿子的模样,却又如何能得要领。 只有此时,他与那双滴溜溜转着的小眼睛一对上,忽地就感到胸中好像一个大结被打开了似的,又带着谜底揭晓的nongnong新奇,顷刻间便将此前对于妻子的不悦抛到脑后。 他接过儿子,用了自认为十分和解的温柔姿态问若昭:“可是叫讱儿?李公起的名字?” 不待若昭答话,娃娃竟已对他憨憨地笑起来。 珩母王氏适时地开腔道:“讱儿,叫阿爷……” 接下来,查看圣主赏赐、洗尘更衣等事,闹哄哄地做完,已是酉时。 团圆的家宴,吃得十分太平。 皇甫珩说着盐州风物与泾州的异同,珩母则将孙儿自落地到周岁的趣事娓娓道来,如此两样话题,便能耗去一个时辰。 王氏经历明宪之事,亲眼看到那原本活蹦乱跳的小娘子,成了面色青白的死尸躺在棺中的模样,她先头的许多谋算不由得也起了变化。那普王,没准真是个狠辣角色,翻脸不认人的作派,若儿子仍与他往来结好,莫有一日也遇到大祸事。 千富万贵,哪里抵得一条性命要紧。 王氏因而言语之间,总往儿媳的好上去说,夸若昭如何沉稳坚强,是阖家上下的主心骨。又提到李公泌与李夫人,也常常遣了家中世仆来关照些。 皇甫珩认真听了,不时拿目光投向妻子,口中说着“母亲所言甚是,儿子好福气”之类的话,心中却道,若昭,你才是好福气,你须摸着良心想想,自嫁与我,除却我身为武将不得不经历的风雨外,我皇甫家何曾亏待过你。 直至夜色酽浓,席间气氛陡地微妙起来,下人们仿佛城头的兵卒,等着听令。 珩母莞尔一笑,作主对郭媪道:“你去将讱儿从他阿爷怀里抱来,阿郎和大娘子也要歇息了。” …… 若昭觉得这一天过得十分漫长,但丈夫在门外沉着嗓子吩咐桃叶退下时,她意识到,一切才刚刚开始。 皇甫珩踏进屋里,撇了一眼呆呆坐在榻上的妻子。 今日她在含元殿龙尾道下的表现,并不出乎意料。 这就是她,固执清倔,其实并没什么出息的本事。 在那一瞬,皇甫珩虽然出于残存的真实疼惜,将踉跄的妻子揽在怀里,脑中闪过的,却是当年朱泚之乱后,险些一头撞死在国子监门口乌木柱上的礼部尚书,李揆。 同样的,若昭不具备真的与一位风云人物直面对抗的心理条件。她这样的弱女子,谈何与普王成为仇家呐,须知“结仇”二字,也是给势均力敌的双方准备的。 皇甫珩又暗暗讥笑母亲,想来终究是怯懦的妇人之心,也怕事得很,不动声色地往儿媳那里站去,是唯恐儿子成为第二个宋明宪?真是笑话!普王是何等知轻重的人,这些妇人岂能省得,他皇甫珩,还有那位深负扮猪吃虎能耐的李司马,是普王殿下成事的左膀右臂,而非可以轻易牺牲的棋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