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五章 剑拔弩张 (第1/1页)
身为匈奴王的刘渊,之所以看见年纪轻轻的石虎,会有这么大反应,原因在于石虎手中,握着一支强大的羯族骑兵部队,整整两万清一色的重装骑兵。 羯族,其起源应当追溯更早的大秦帝国时期。 在当时匈奴族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冒顿。 冒顿是匈奴第一代单于头曼的长子。起初,头曼立冒顿为继承人,后来偏宠后娶阏氏生的少子,想废冒顿另立少子。于是,头曼送冒顿去月氏做人质。冒顿刚到,头曼就急攻月氏,想借月氏之手杀冒顿。 危急关头,冒顿偷了一匹善马,逃回匈奴。头曼见冒顿勇壮,觉得杀了可惜,就改变主意,命他为万骑长。 冒顿仇恨父亲,决心夺权。他发明一种镞矢,射出时发出响声,称为“鸣镝”。他向士卒发令:凡是鸣镝射击的目标,士卒必须跟着射,不射者斩!冒顿以鸣镝射自己的善马,有不发箭者,斩;以鸣镝射爱妾,犹豫未射者,斩;以鸣镝射头曼的善马,将士皆随鸣镝发箭。于是,冒顿知道士卒可用了。 到了后来冒顿随父头曼前去狩猎,趁机以鸣镝射头曼单于,士卒一并随射,匈奴单于头曼就这样死在了儿子的乱箭之下。接着,冒顿将他的后母、弟弟及不服从他的大臣全部杀掉,自己做了单于。 冒顿执政后,一连改善了许多政策,首先创立了军政合一的游牧国家。随后攻灭东胡,西击月氏,南侵中原,北服浑瘐、屈射、丁令、鬲昆、薪犁,开辟了匈奴最强盛的时期。 在当时正是西汉高祖刘邦建业称帝之时。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大汉天子。在面临强大的匈奴帝国时,也不得不上演了一场汉民族的耻辱战争“白登之围”。 随着刘邦在后来一连制定了和亲、纳贡等屈辱政策,汉帝国才得以保持和平,稳定。 但是,对于当时的大汉来说,北方强大的匈奴,一直是汉人们无法泯灭的噩梦。 直到60多年以后,汉王朝迎来了一位同样拥有雄才大略的明主。 汉武帝刘彻。 刘彻在位期间,为了摆脱汉人在匈奴面前的懦弱,先是派张骞出使西域,打算联合当时被匈奴打败的月氏,共同抗击匈奴。 等张骞到了西域才知道,月氏一族在匈奴族的侵略下,大多跑为了躲避战乱,跑到了中亚地区休养。而一小部分则没有西迁,而是选择南下与羌人混居成为小月氏。 经过几年的长途跋涉,张骞虽然成功找到了中亚地区的大月氏,结果已经习惯了安定生活的大月氏,完全放弃了回归旧居的打算,不愿意再与匈奴抗争。 就这样,在完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汉武帝刘彻,正式向匈奴人宣战。 那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尊严的战争,那是一个英才辈出的年代。 在大将军卫青与少年将军霍去病的努力下,汉人终于战败了不可一世的匈奴,拿下了河西走廊,大汉帝国也进而奠定了东方霸主的地位。 然而,时光荏苒,今天的匈奴卷土重来,新一代匈奴王刘渊,联络各个民族决心一雪前耻,再次踏足中原。 而其中的羯族,便是当初小月氏繁衍出来的后代。 这次联军,羯族虽然人数不多,只有五万余人,但是其战斗力却非常强悍。第一个攻破玉门关大开通往关中道路的部队,就是羯族的战士。其中战力尤为突出的,便要属石虎手中的两万重装骑兵。 严格的讲,羯族部队分别由石勒和朱尔容统领,石虎则是石勒的子侄。 两位首领虽然同属一脉,但却一直面和心不和,暗地里皆有收编对方之意。 在诸葛亮进驻金城以后,为了切断轩军的粮草供应,刘渊打算派羯族部队攻取西平。本来是要派朱尔容去的,但在这时石勒却自告奋勇,希望自己能代替朱尔容趟一回险。 其条件是,朱尔容能分给自己一万步兵。后者思前想后,决定答应对方,毕竟镇守西平的可是汉军大将马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